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了比较不同恢复阶段人工植林演化规律,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闇门滩、塔尔沟、杨家寨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对造林后10、20和30年的青杨、祁连圆柏、华北落叶松和青海云杉人工群落土壤氮、磷、钾、有机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4种人工群落胸径年均增长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冠径比随林龄增大而降低; 20年青杨树高生长量最大,其余三种人工群落树高生长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大。(2)不同恢复阶段土壤N、P、K、有机质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青海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养分指标高于青杨和祁连圆柏群落; 10年和20年的华北落叶松和祁连圆柏林人工群落土壤磷元素与土壤N∶P有显著相关性。(3)不同林龄间人工群落土壤N∶P差异显著;青杨群落土壤N∶P高于其他群落; 20年青海云杉和20年以上的祁连圆柏人工群落土壤N∶P低于其他群落。研究表明,青海云杉和华北落叶松更适合该地区退耕地人工建植。土壤P影响该地区人工植林的天然化发育;土壤N∶P对人工群落的发育有一定指示作用,在高寒丘陵区人工林经营中,可在林木发育前期适当增施磷肥,促进群落天然化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高寒荒漠区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混交林(群落)演替规律,以贵南县黄沙头1997、2002、2007、2012、2016年不同造林年份(分别为治理25、20、15、10、5年)丘间地典型人工混交群落(青杨、沙棘和乌柳)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互替法对人工混交群落进行林分特征、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发育,治理20年林地总生物量最大,为62.719 kg/m2;治理25年,林下草本盖度、土壤结皮盖度和厚度达到最大,草本盖度为60%,土壤结皮盖度为40%,土壤结皮厚度为1.67 cm,0~10 cm土壤有机质达到16.76 mg/kg,全氮达到0.75 mg/kg,10~20 cm土壤砂粒较治理20年下降了8.88%,粉粒增加了18.99%,黏粒增加了41.98%;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Glea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随治理年限增加而增大,乔灌混交模式可提高人工林稳定性。在未来高寒荒漠区人工林经营中,应该适当开展抚育经营,促进群落正向演替,提高生态效能。本研究可为当地人工植被恢复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