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当我们把郭沫若的几部历史剧摆在一起研究的时候,当我们把视线注射到众多女性形象上的时候,几位出身低贱而形象辉煌的婢女几乎占据了全部的视野.观看演出时,她们的舞台角色表演所产生的魅力几近可以和剧中的主人公争夺光辉.这几位婢女是“女神”的延续,是美的化身,是正义的代表,是精神的象征,其形象之美是无可争议的.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金苹果的故事:当那威震四方的英雄赫耳墨斯把三位女神带到帕里斯跟前,要他判断谁是最美的时候,这就使帕里斯再三为难:因为三位女神的姿色难分上下,一个金苹果无论给谁,都会使其他两位蒙受委屈.于是,“金苹果属于谁?”便成为一个千古难题。 我们这里所幸的是没有不和女神,金苹果的数量操在自己手里.一所以,我们为了使三位女神都不蒙受委屈,金苹果的数量一增为三:她们都得到了应得的东西.令人惋惜的是,郭沫若剧中的得到金苹果的三位女神并没有多少欢乐,却都具有浓烈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黎汝表试图用新的视角和观念重新检视过去的岁月,写出了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皖南事变》、《湘江之战》和《碧血黄沙》等作品,表现出可贵的探索精神。本文试就黎汝表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性格及其形成的环境因素,文学形象与哲理意蕴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五、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具有明显的战争情结、英雄崇拜、历史题材的现代化等倾向。这种倾向与特定时代的政治文化语境密切相关;与历史理性、文学艺术的内部规律形成了不可缓解的矛盾,也影响了作家创造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