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以0.001/molL 氨水处理皮肤使之发生类坏死.运用荧光标记的凝集素刀豆球蛋白 A(Con A)结合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皮肤发生类坏死后恢复过程中 Con A 受体的变化.结果发现:正常皮肤表面细胞质膜下,细胞质和基膜中有一些Con A 受体分布.经类坏死处理后,表面细胞内出现了一层团块状分布的 Con A 受体,基底细胞膨大,一类膨大的细胞中仅细胞核和质膜上有 Con A 受体分布,另一类细胞中核和质均有 Con A受体分布.类坏死处理后1h,表面细胞内团块状分布的 Con A 受体变成小颗粒排列在质膜下,表皮细胞质中 Con A 受体较多,基膜中也出现较多的 Con A 受体;类坏死处理3h 表面细胞,基底细胞和基膜中 GonA 受体的分布和1h 的相似:类坏无处理后5h,Con A 受体逐渐减少并恢复正常.结果表明,生发类坏死的皮肤在恢复过程中 Con A 受体对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及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花背蟾蜍(Bufo naddei Strauch)的早期胚胎发育及分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花背蟾蜍 Bufo raddei Strauch 是兰州地区一种常见的、数量较多的无尾两栖类.本文详细研究了20℃条件下它的正常胚胎发育分期及其外部形态变化.根据胚胎的形态特征,花背蟾蜍的早期胚胎发育可以分成25个时期.从人工授精开始到蝌蚪的鳃盖封闭为止,共需185.1小时,比黑斑蛙 Rana nigromaculata 和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要快.花背蟾蜍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和其它无尾两栖类相似.但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本文对它们的早期发育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1、用细胞培养法筛选三尖杉属植物生物碱是比较可靠的。但对各项有关条件需要严加控制,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脱氧三尖杉酯碱对HeLa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和动物实验的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基本一致,值得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1.用 PEG6000的不同浓度(30%,40%,50%)处理鸡红血细胞及小白鼠腹水型肝癌(Hca)细胞融合的结果,以40%对这两种细胞较为适宜,细胞融合的均数为2.9%.2.悬浮细胞的细胞融合是发生在 PEG 处理的10分钟后.3.PEG 加入细胞中时以边加边摇动细胞试管为好.  相似文献   
6.
7.
我们为了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理论与经验,并希望在无性杂交的问题上得出较明确的实验论据,自1955年做了通过血液注射进行鸡品种间无性杂交的实验。实验的进行,分作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5年):所用的供血者为四只洛岛红公鸡,受血者为来航母鸡及寿光母鸡各一只;另外有两只来航母鸡及寿光母鸡留作对照。每五天注射血液一次,五次以后每周注射两次,共注射25次。注射量每次5—7毫升。用皮下注射法注至腿部皮肤下。第二阶段(1955年冬季至1956年):实验是分为下列几组进行的: 甲组受血者:为1955年接受过洛岛红公鸡血液的寿光鸡。供血者:来航公鸡。对照组:仍为1955年的二只寿光对照母鸡。乙组受血者:为1955年实验寿光母鸡(即甲组的受血者)所产的三只无性杂种母鸡。供血者:来航公鸡。对照组:为1955年对照组寿光鸡所产的二只母鸡。丙组受血者:1955年孵出的4只来航母鸡。供血者:寿光公鸡。对照组:为1955年对照组来航鸡所产的同年龄来航母鸡。血液注射开始于1955年11月12日,每周一次,至1956年3月7日起增加为每周3次(但丙组因吸收情况不良,自4月17日起减为每周2次),直至5月11日止,为期6个月。注射量每次5—10毫升。兼用皮下及肌肉注射。经过两年来的实验,初步得到下面的几个结果: Ⅰ、产卵量的增加表现在:(1)在第一阶段内血液注射前对照组产卵量较实验组为高,但在血液注射期内,实验鸡的产卵量超过了对照组。(2)连续两年接受血液注射实验母鸡所产的卵,无论是在重量或数量方面,都较对照组为高。(3)所有实验组的平均产卵量均较对照组为高。Ⅱ、卵壳颜色的改变实验组母鸡所产的卵壳色接近供血者的卵壳色。Ⅲ、受精率的提高。Ⅳ、外部性状的变化。我们的实验证明:通过血液注射进行无性杂交是提高动物生活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花背蟾蜍角膜的发育和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背蟾蜍的胚胎和变态期蝌蚪为材料,采用光镜、电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放射自显曩、电镜细胞化学、皮肤片移植及类坏死处理等技术,研究:(1)在胚胎发育及变态期间角膜的发育过程;(2)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变化及其对角膜发育和诱导的作用;(3)角膜诱导期间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类坏死对角膜诱导的影响;(4)在角膜下沉发育和诱导过程中的组织化学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视蛋白的出现及二者间的可能关系。还提出角膜诱导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