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成功地建立的杂交瘤方法对免疫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促使抗体成为研究复杂的大分子(如酶、血型糖旦白等)和测定具有重要生理意义的微量物质(如激素、血管活性多肽、cAMP、前列腺素等)的分析工具,目前,在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方面杂交瘤细胞的运用发展非常迅速,首先可望用单克隆抗体代替常规的多价抗血清作为通用试剂.鉴于人的各类Ig是运用极其广泛的试剂,作者在马里兰州Biotech Research  相似文献   
2.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繁衍生息最基本的物质之一,水是生命之源,它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如血液、淋巴以及身体的分泌物等都与水有关,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在血液中含水量更是高达90%以上,我们进食后吞咽、消化、运输养分。以及排泄废物,各个环节都需要水的帮助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E玫瑰花形成对淋巴细胞内cAM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能与绵羊红细胞(SRBC)自然地结合,形成玫瑰花样细胞团,称为E玫瑰花结.猪的T淋巴细胞也有类似效应.E玫瑰花实验现已应用于临床,而且从一般性观察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发展到了恶性肿瘤等病人的特异性免疫测定.但国内外对与E玫瑰花有关的理论及应用等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E玫瑰花形成的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4.
染色体分带技术的建立是七十年代以来细胞遗传学研究手段的一项新突破。它可运用于鉴别不同组号的染色体,而且可辨明精细的染色体结构变化,因而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物种的系统发生、遗传疾病以及肿瘤等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染色体分带方法种类繁多,应用最普遍的是G带,即Giemsa分带,尤其是胰旦白酶——Giemsa分带法。由于方法简便迅速,带纹细致,制片可以长期保存,故为众多的实验室所乐用。可是,经过胰酶处理的染色体容易肿胀。为了取得优良的、能供分析的带纹样式,许多实验室在Seabright氏首先建立的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方法不下几十种。本文就五种主要的胰酶—G带法以及高分辨率G带法处理BEL—7402细胞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1975年K(?)hler和Milstein成功地建立的杂交瘤方法对免疫学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并且促使抗体成为研究复杂的大分子(如酶、血型糖旦自等)和测定具有重要生理意义的微量物质(如激素、血管活性多肽、cAMP、前列腺素等)的分析工具,目前,在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方面杂交瘤细胞的运用发展非常迅速,首先可望用单克隆抗体代替常规的多价抗血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