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EDXRF spectromerty was applied to provenance studies of Neolitic Age(from 6000 BCto 2000 BC)pottery sherds excavated from Gansu Province in north-west China。Major and trace components analysis of te pottery specimen was carried out,and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has been used to classift the trace com-ponent of these pottery。The results shown that pottery exchange had been existed during 3000 BC in ancient Gansu Province,China。  相似文献   
2.
马家窑类型彩陶黑、白颜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对甘肃马家窑文化时期马窑类型彩陶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白色颜料以石膏与方解石为主,改变了以往认为白色颜料为高岭土的观点,并阐明了石膏作为彩陶白色颜料的工艺过程,黑色颜料以锌铁尖晶石、磁铁矿以及黑锰矿为主,首次在彩陶资彦 发现了锌铁尖晶石。  相似文献   
3.
半山、马厂类型黑、红复彩陶器复合颜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 X-射线衍射谱及 X-荧光光谱对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 (约 2 74 0 a BC— 2 0 50 aBC)彩陶颜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一次明确了黑、红复彩陶器的颜料成分 ,表明黑色颜料以磁铁矿、黑锰矿或锌铁尖晶石为主 ;红色颜料以赤铁矿为主 ,并首次发现锌铁尖晶石 .分析结果还揭示了半山、马厂类型用两种不同色调的颜料调配复合颜料的机理 .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月桂基咪唑啉(LM),并采用FT-IR对LM进行结构表征。以南京长干寺遗址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的银基体模拟样品为试样,通过预膜法、重量法、动电位扫描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了LM对银试样在Na2S腐蚀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并与银质文物上常用的含氮类缓蚀剂苯骈三氮唑(BTA)、含硫类缓蚀剂1-苯基-5-巯基四氮唑(PMTA)在Na2S腐蚀介质中的缓蚀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裸银试样相比,经质量分数为1%LM预膜处理后的银试样在5mg/L Na2S溶液中的缓蚀率为59.1%;自腐蚀电流密度 ic 减小了0.111 μA/cm2,电化学体系的双电层电容Cd降低了51.39μF/cm2,电化学阻抗Rt增加了73.5kΩ·cm2;采用重量法、动电位扫描法、交流阻抗法等方法比较了质量分数均为1%的BTA、LM、PMTA对银的缓蚀效果,得出缓蚀率η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ηPMTALMBTA。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镀锡青铜器镀层结构和耐腐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光谱、X-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谱以及X荧光光谱对甘肃礼县、天水一带出土春秋时期镀锡铜器进行了分析,首次从镀锡层结构,成分以及物相等方面揭示了古代热镀锡金相学工艺特征和耐腐蚀特性,并证是实了“诗经.秦风.小戎”等记载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棉花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在人工气候室取得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大气CO2 浓度倍增对棉花叶气孔阻力和导度、叶温、叶光合和蒸腾速率、生长状况与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 浓度倍增,棉花叶气孔阻力增加,导度降低,叶温增加,光合速率增大,蒸腾速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棉花生长加快.这些性质的变化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高低两种水分处理)产生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大气CO2 浓度增加对光合速率和生长的正效应及其对蒸腾的抑制作用削弱了水分胁迫对棉花光合和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在低水分条件下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的比例大于高水分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报恩寺是明代皇家修建的大型佛寺,其前身是六朝名寺——长干寺.北宋长干寺地宫考古发掘出土了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佛骨舍利以及丝绸制品、玻璃、香料等珍贵文物,它们与明代大报恩寺皇家建筑基址一起被评为"2010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本文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分析探讨了地宫出土古代玻璃器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及保存状况.结果表明,编号为TN5的玻璃盏和编号为TH1的玻璃瓶均为高铅硅酸盐玻璃,而编号为TN9的玻璃净瓶成分与国产玻璃的特征相差较大,3件器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现象.结合器型可以判断,TH1为典型的宋代国产玻璃舍利器,TN5为具有西亚萨珊风格的国产玻璃器,TN9是伊斯兰玻璃,这为了解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灰土灰浆材料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然条件下,传统灰土灰浆材料在长期放置过程中会形成水合硅酸钙与水合硅酸铝,从而大幅度提高自身强度.但其反应过程相当缓慢,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时间,而利用现代水泥工艺加工法可以有效缩短形成水合硅酸钙与水合硅酸铝的反应时间.用焙烧、粉磨等方式对古代灰土灰浆模拟材料进行加工,在短期内有效提高了灰浆试块的力学强度和抗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