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港航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新世纪以来现代港航产业也初具规模,而今正值中国国家海洋战略落地浙江,全面审视浙江省港航产业发展基础,审时度势提出政策创见可助推浙江海洋经济跃上新台阶。研究发现(:1)、浙江港航运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扎实,表现为资源与区位优势、企业优势、体制优势(;2)、面临全球港航产业激烈竞争环境,浙江航运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机遇需要浙江港航产业走规模化与品牌化发展、提升港航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区位熵、核密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厘清了西藏天然饮用水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效应。研究发现:(1)西藏天然饮用水企业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马太效应特征,拉萨市、日喀则市和山南市是高密度区;(2)注册资金在500万人民币以上的企业经营范围除了生产、销售矿泉水、纯净水外,还包含矿泉水研发、塑料瓶生产、自来水管网安装及维修,茶具和茶叶销售是西藏水企业业务的延伸。本研究以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为例给出了企业的控股情况:共控股21家企业,其中,100%控股的四家公司都与5100产品系列相关,该公司控股的企业主要是西藏的本地天然水生产、包装企业,也有少部分上海、北京和广州的营销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3.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各县海洋资源环境优势,又要遵循现有技术条件下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的约束.以浙江沿海7市的海洋资源环境为评价对象,分析各市海洋资源环境基础的特征和差异,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浙江沿海各市海洋资源环境基础差异显著;(2)宁波、舟山、温州和台州的海洋资源环境基础占优势地位,嘉兴次之,杭州和绍兴则处于劣势地位;(3)浙江省海洋资源环境基础与海洋经济呈显著正相关.并提出各市海洋资源环境综合约束下的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综合优化措施,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研究城镇低效用地对于协调城市用地空间、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数据,从不同城镇低效用地类型出发,在镇域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计量研究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宁波镇域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具有显著集聚特征,旧村庄与旧厂矿集聚性强,旧城镇相对离散;旧城镇主要分布于余姚慈溪交界处及奉化;旧村庄团聚于奉化东北部、江北;旧厂矿在余姚形成“聚簇”,在市域东南部出现连片“洼地”,并主导总体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人群对幸福指标的不同认同程度,制定了由3个核心指标、5个主要指标、3个次要指标和若干个其它指标组成的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慈溪市幸福家园建设中,居民最关心的核心指标为空气质量、社会治安、诚信友爱。不同群体的社会背景深刻地影响其对幸福家园内涵的理解和需求。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其总体差异及年际变化趋势,利用首位度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规模结构演化,揭示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演化规律,并围绕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解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呈现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减小态势.上海旅游的中心性是导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主因,初现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苏州为次级旅游发展中心的主-副中心旅游圈层结构;(2)长三角地区各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初现空间分异性,即错位型和匹配型;(3)长三角地区入境游客日趋分散,逐渐由中心城市向外扩散.  相似文献   
7.
以泛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用旅游经济引力模型和网络模型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泛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演化.研究发现:1) 泛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量不断增长,上海等城市占比缩小,垄断地位减弱,旅游联系日趋紧密,整体上呈现平衡发展的趋势;2) 网络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中间密集,南北稀疏的不均衡格局,边缘城市孤岛状态逐渐消退,网络整体性与网络密度趋高;3) 核心—边缘区节点城市发展稳定、联系越发紧密、互动性增强,核心区成员数量增加,网络发展渐趋平衡,核心区带动作用增强,“涓滴效应”日益显著;4) 节点网络中心性隐喻了长三角城市定位呈阶梯状格局,细分为5个角色群体以定位各节点城市的地位与属性.其中上海节点中心性各项指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共同扮演着旅游核心角色.  相似文献   
8.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一直是土地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研究领域广泛,近些年研究的热点变化不一,研究趋势不明。本文以1967年~2014年期间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为文献源,选择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Ⅱ,综合信息可视化、文献计量方法和数据挖掘算法,从多元、分时、动态的视角出发,在识别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经典理论及知识聚类以及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探究了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前沿热点及未来延伸趋势,从而构建了一个土地资源研究的理论库,为相关学者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研究表明:11996~2014年期间,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相关的文献和被引文献数量稳步增长,但是近两年论文发表频率有所下滑;21967年~2014年间,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全面爆发,研究主题全面扩展,虽然2003~2014年间研究关键词数量大幅度减少,同质化明显,但2003~2014年的研究主题步入全新阶段;3信息科技高速发展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成为热点,但是对环境效应问题重视不够,集约用地技术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电开发带来的效益和诸多问题,将重组流域经济-环境-人类社会系统,以协同理论为基础,围绕移民能力建设与充分就业、优势产业持续发展、水电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以协同主体群体行为为基点阐述了协同论在库区IMESD规划中的适用性,建构了流域IMESD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目标与核心内容、编制程序等。流域产业-移民-环境协同发展规划的规划方法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区域战略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推动大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出发,构建由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物流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和金融联系指数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要素分析及综合分析,对浙中城市群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浙中城市群的金融联系发育最快,交通发育较缓,而物流联系发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义乌和金华市区的发育程度最高,武义、浦江和磐安的发育程度较低;浙中城市群西北部发育程度高,东南部发育程度低;浙中城市群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物流联系、信息联系和金融联系都呈现出发育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