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细胞分化和肿瘤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om)对白血病细胞分化和肿瘤转移的影响.采用四氮唑蓝法检测HL-60细胞的分化及测定游离磷含量观测肿瘤细胞Na+-K+-ATP酶和Mg++-ATP酶活性.肿瘤转移模型采用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观测肺转移灶数和小鼠足跖接种P388白血病细胞观察动物生存期,且用γ射线测定法评价125I-纤维蛋白原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显示Hom1.5~4.5μg/L能诱导HL-60细胞分化,Hom0.1μmol/L24h对Friend白血病细胞Na+-K+-ATP酶活性抑制,对Mg++-ATP酶活性无影响,Hom0.5~1.5mg·kg-1/d剂量下能抑制Lewis癌肺转移和P388白血病细胞淋巴道转移,以及Hom2~10mg/L抑制纤维蛋白原与癌细胞的结合.提示Hom能通过以上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抗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2.
氧代赖氨酸(oxalysine,OXL)是一种碱性氨基酸类抗生素,具有在临床上试用保肝、抗肝炎作用显著,对多种肿瘤也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根据其作用特点,将其  相似文献   
3.
胥彬 《科学通报》1959,4(22):761-761
我們在寻找抗肿瘤药物的过程中,曾系統地篩选了一些銻化合物,发現二种銻胺羧螯合物Sb-57(Ⅰ)和Sb-71(Ⅱ)对实驗肿瘤有显著疗效。在文献中此类化合物对肿瘤的作用至今仍未見有記載。本文即介紹我們試驗的主要結果。  相似文献   
4.
抗癌药物筛选中几种肿瘤模型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胥彬 《科学通报》1975,20(5):242-242
在筛选抗癌新药时,实验肿瘤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各国应用的筛选系统不太一样,有的强调小鼠白血病L1210,有的重视艾氏癌皮下型,有的采用腹水型。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一些动物筛选模型如艾氏癌(EC)腹水型(EAC)及皮下型(ESC)、肉瘤180(S-180)、肉瘤37(S-37)、子宫颈癌14  相似文献   
5.
新的抗肿瘤物质——石蒜碱内铵盐(AT-184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蒜科植物水仙的地下鳞茎,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和恶核等疾病.水仙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以石蒜碱(Ⅰ)含量为最多.在生产治疗小儿麻痹症药物加蓝他敏过程中,石蒜碱是一个数量很大的副产物,迄今尚未加以利用.资料中曾报道石蒜碱对体外培养的  相似文献   
6.
胥彬 《科学通报》1959,4(10):315-315
自磺胺类药及抗菌素发現以来,許多严重危害人类的传染病已逐漸被控制。可是,肿瘤却仍在继续剝夺大批人的生命,全球每年因肿瘤死亡的平均約有150万人。在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中,肿瘤仅决于心脏血管系统疾病,而居于第二位。并且根据目前的统计资料看来,肿瘤发病率不但沒有減少,相反,許多肿瘤特別是肺癌,正在一年年的增加,而在它的治疗方面,迄今仍无理想的方法。外科手术及放射治疗,虽能解决肿瘤治疗的部分問題,但因設备及操作均較复杂,且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并不能够滿足当前的需要。已有的抗癌药也多不能令人滿意,因此进一步研究新的抗癌药物,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鳞状细胞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以往实验治疗研究大多采用动物肿瘤模型,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性较差.为了建立体外环境下的人癌整体实验模型,我们将一例人肺鳞状细胞癌移植于裸小鼠体内,至今已传到33代.经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乳酸脱氢酶测定均显示人癌明确特点.本文报告对其超微结构进行系统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抗肿瘤药物研究历史的回顾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发展成程进行回顾,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扼要介绍更生霉素、氮芥类衍生物如甲氧芬及消卡芥、抗癌锑,植物抗癌药差劲基喜树碱、高三尖杉酯碱等药物的研究结果,对新近研究的几项工作也有所提及,文中提出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包括课题立项、研究开发、推广生产的经验,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唾液酸是自然界存在量最大的带负电的碳水化合物,母体结构为9个碳原子组成的内环氨基糖,为研究唾液酸单体与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唾液酸的相关性,寻找唾液酸的新生物途径,作者使用纯唾液酸单体5-乙酰神经氨酸,5-羟乙酰神经氨酸和唾液酸酶研究红细胞钙调蛋白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这二个唾液酸单体能抑制兔红细胞中的钙调蛋白和促进兔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二个唾液酸单体生物活性呈现浓度效应相关性,在等摩尔浓度下,5-羟 酰神经氨酸的作用较5-乙酰神经氨酸强2-4倍,相应地,用唾液酸酶降解兔红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大分子到单体也使抑制钙调蛋白活性,因此,作者认为唾液酸单体在机体中也有生物活性,它们从生物大分子中游离下来能改变生物活性,唾液酸5(N()位置可能与其生物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