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声音和花香的传播,也能推测天气情况?如果这是真的,那也太神奇了!大千世界,就有这么神奇的事。  相似文献   
2.
正春暖花开,风和日丽,我们想在生理和精神方面都保持健康的状态,就必须适应气候,尽量调节自身。保暖防寒春季,冷暖气流时有交汇,气温变化较大。我们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春捂秋冻"是顺应气候的保健经验,所以我们在春季要注意保暖防寒。是不是我们要一直"捂"着呢?保健专家建议,对于春季何时"捂"何时脱衣这个问题,人们可以将15℃作为参考值。当气温低于这  相似文献   
3.
合取判断是概率判断的一种重要类型,但是在判断过程中会出现合取命题概率大于合取支概率的错误,其产生与题目陈述自身没有关系。以往认为合取谬误是个体在判断过程中采用了代表性启发式策略而导致的,但是这种理论只能解释题目陈述中含有事物相关特征描述而产生的错误,不能解释题目陈述中没有事物相关特征描述而产生的谬误。因此,基于双系统思维加工理论提出了新的解释,直觉思维系统的替代机制和分析思维系统遵循的最小努力法则共同导致了合取谬误,并提出了新的消解方案。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里写道:"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很多读者对其中"黑色的闪电"不太理解,因为人们心目中的闪电是一种空中放电现象,一般都伴有耀眼的光芒,按理说不发光的闪电是不存在的,更不可能有黑色的闪电。  相似文献   
5.
夏日气温常常超出人体平常耐热的程度,人体常常因为受热时间过长、身体过于疲劳、没能及时补充水分等原因而出现中暑症状,加之夏季湿度普遍较高(尤其是初夏的梅雨时段),人体健康容易受暑湿侵袭而生病.宜避暑,不贪凉 夏日应减少活动,尤其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一般来说,晴日里,上午九点以后就不宜外出.居室内要注意适度的通风和降温.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去一些气温较低的风景区避暑. 夏季也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阴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6.
洁白如玉的雪,除了对越冬农作物有益外,对人体也有奇妙的保健作用.首先,积雪是天然的环保卫士和化肥厂.当降雪时,雪从大气中吸收了大量的游离氮、液态氮、二氧化碳、尘埃和杂菌,这就等于对被污染了的大气进行一次大"清洗",起到了净化大气的作用.其次,雪水本身也具有较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寒锻炼原本是关于农作物栽培方面的一个私词,专指越冬农作物在秋未冬初时,采取多种农技手段(如减少或停止施肥),使细胞的冰点降低,以增强作物的抗寒力。  相似文献   
8.
"热在三伏",是对夏季温度特征的一个气候概括,其中"伏"字本身,有"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的寓意。气象观测资料也表明,三伏是我国绝大数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一个时段,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最高日平均气温常常都出现在这个时段。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我国自古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组成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其中,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相似文献   
9.
霍雨佳 《少儿科技》2014,(12):26-27
是否戴口罩看天气而定 冬季天气寒冷,又是雾霾多发季节。我们在冬季戴不戴口罩,要根据"趋利避害"以及"两害之间取其轻"的原则定。在能见度较好、空气比较干净的天气里,我们不必戴口罩;而当大雾或霾出现时,我们最好戴口罩。  相似文献   
10.
“热在三伏”是对夏季温度特征的一个气候概括,其中“伏”字本身,也有“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的寓意。气象观测资料表明,三伏是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一个时段,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最高日平均气温常常都出现在这个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