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显著,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笔者在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影响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围绕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外界胁迫作用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遥感与GIS技术,对1989年、2000年和2007年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个时期的生态安全指数分别为0.514、0.423和0.373,2007年生态安全水平进入较差等级。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影响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需控制人类活动强度以维护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完整性是资源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反映生态系统在外来干扰下维持自身结构、功能与稳定性的程度。评价生态系统完整性对于保护脆弱生态系统免受人类干扰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建铁路敦煌至格尔木线为例,通过沿线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结合铁路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分析,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叠加运算与分析,综合评价了铁路建设对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是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生态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尖锐,生态安全形势面,临着严重危机.本文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手段为依托,以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为基本线索,根据PSR框架建立起黑河流域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压力、状态、响应三个子系统,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评价单元生态安全指数,对黑河流域进行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分析了多年来黑河流域生态安全变化情况并阐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编制了青藏铁路沿线50 km范围生态系统类型和脆弱度分区图, 用叠图法研究了各类工程活动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和影响面积以及影响指数. 类比青藏公路, 研究了青藏铁路高寒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 预测了其恢复程度和恢复速度. 研究表明, 铁路工程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地表原始土壤受破坏和扰动的程度以及生态系统本身的脆弱性. 植被覆盖度与物种丰富度的恢复与地表原始土壤的破坏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恢复年限、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而与海拔高度及气温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在年降水量大于200 mm的地段, 只要地表能够保留一定比例的原始土壤, 工程结束后30年左右物种多样性基本上可恢复到破坏前的水平, 而植被覆盖度至少需要45~60年以上才能恢复到破坏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Ⅱ突发性重金属水污染事件是威胁人群健康、河流生态和财产安全的主要环境风险之一.对突发性重金属急性联合暴露风险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河流风险管理水平,增强风险决策科学性.针对宏观尺度上缺乏突发性重金属复合污染联合效应研究的问题,以河流突发性重金属污染的水动力-水质动态模拟为基础,引入Copula函数,构建二元重金属联合暴露风险评价模型.以中国东江下游河段为案例,开展典型电镀企业突发性Cr(Ⅵ)-Hg(Ⅱ)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突发性Cr(Ⅵ)-Hg(Ⅱ)污染急性联合暴露的概率分布受Cr(Ⅵ)/Hg(Ⅱ)单一暴露的边缘分布共同影响,非“线性加和”关系;Cr(Ⅵ)边缘概率分布对Cr(Ⅵ)-Hg(Ⅱ)联合暴露概率分布的影响更显著.基于Copula函数的联合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实现了宏观水环境中多种重金属急性联合暴露风险的定量化表征,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