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油气场所维修作业隔离防护系统是油气场所进行维修作业的一种重要隔离防护手段,对该系统的排除作业点可燃性气体和焊接作业所产生焊烟的能力进行了试验测试,并分析了内部可燃性气体和焊烟浓度空间分布状况,测试了不同泄露强度下系统排气可燃性气体浓度和不同供风强度下系统排气焊烟浓度。结果表明,可燃性气体泄露强度小于2 L/min时系统内作业是安全的,内部可燃性气体浓度分布主要受气流和泄露点影响,聚集于泄露点附近;现有供风强度下能将电焊焊烟有效排除,但焊接点附近焊烟浓度较为聚集,需进一步加强局部排风。  相似文献   
2.
水与废水处理过程通常包括污染物转化及其在固相中的富集,最终通过固液分离得以去除,但作为关键环节的固液分离效率受制于固形物密度。通过化学混凝等过程生成的固形物通常具有絮状结构,称之为絮凝体,其特点是结构松散、含水率高、密度小、沉速低,导致分离效率低,处理设施庞大。对于高浓度悬浊质处理,排泥的大量耗水和污泥处置的困难更是处理效率提高的制约因素。通过絮凝体形态学研究发现,基于随机碰撞形成的絮凝体具有典型的分形构造特征,其有效密度(水中的密度)随粒径增大呈幂函数关系降低,从而造成固液分离效率低。因此,如何改变絮凝体的形成模式,促成其致密化,一直是本领域的挑战性难题,其关键在于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微元体聚集与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