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读到好的故事,阅读本身容易成为意识不到的过程,就仿佛骑自行车听音乐,骑车的行为经常被大脑忽略一样,那种旁观的理智常常淡远,最后沉浸在故事里不能抬头.  相似文献   
2.
"怦然心动",似乎多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瞬间好感,然而我一时想不到更合适的词来表达我要说的意思,就偷懒用它字面的含义吧.读这一期的文章,实在让我频频有心中一动的感觉,往往是到了结尾,波澜不惊的文章会突然冒出一句话来利落地结束,于是整个的风平浪静都成了配角,最后那脱颖而出的一句才是沉淀了许久的真谛.于是就愣了一下神,恍惚觉得某根神经被触动,或者失落,或者愕然,然后通通会变成一种思有所得的满足,阅读带来的幸福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3.
在处理"人"与"非人"两种利益冲突的时候,很难抱持一种真正客观公正的态度.因为立场决定态度,身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注定要站在人类一边.所以很多时候,面对"非人"的立场,我们只能选择无奈的沉默,或者虚伪的同情.种种态度之间,无非是维护"人类"的大旗屹立不倒,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只有人类自己知道.  相似文献   
4.
一直很喜欢鲁迅先生的这句诗:于无声处听惊雷.感觉它诞生之初,也许饱含的是先生的悲愤,而现在,我更多的把它理解为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或者文学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零余者     
在科幻小说中,"科学"往往超越"人"成为主角,这也是科幻作品常常因为塑造人物的欠缺而遭人诟病的原因.在我看来,科幻小说也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较多关注科学的种种可能,另一种则较多关注科学发展中人的境遇.在前一种作品中,我们得到的较多是想象上的震撼;而在后一种作品中,科技和人的关系成为思考的主题.在这里,反思科学并非意味着简单的两面性,事实上,科幻小说反映的问题要比"正反两面"复杂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6.
7.
相信之余     
信仰不一定是宗教,甚至不一定是所谓的"真理".信仰有时候就是一种思想惯性,因为耳濡目染,因为言传身教,一点一点从师长、学校、周遭的媒介那里,复制拷贝过来,如此这般约定俗成,"坚信不疑",然后再传播给其他人.  相似文献   
8.
这是纳兰性德词中的一句,全词不记得,只有前四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读完这期的文章,怎么也挥不去第一句的绕绕缠缠.我犹豫着拿一句词来做题目是不是太酸了,因为毕竟诗词和科幻离得那么远.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两部发表于1904~1905年间的中国科幻小说创始作,通过探讨中国早期科幻创作中的诸多现象,对其中科学观的复杂表现做了重点分析。一方面,不能抹杀早期科幻小说的启蒙意义;另一方面,早期科幻作品与文化精英在科学观方面的认知差距,导致精英们最终放弃了对科幻小说的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科幻的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