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目的对中国恒河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l型部分基因进行携带情况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序 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方法对华南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繁殖的30只谱系清晰的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的32个MHC I型分子位点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的32对引物中,中国恒河猴可检出携带23个MHC—I等 位基因,但基因携带频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由3.57%至82.14%不等。结合遗传谱系分析,判断A1·21和b.2睾05 之间以及B·04和B·30之间可能就是连锁的。结论中国恒河猴携带能控制病毒复制的MHC I型基因位点的 频率较高,其基因携带频率与已发表的印度恒河猴携带频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促进中国恒河猴在AIDS研 究中的应用,以及为建立携带特定MHC I基因实验猴小种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世界观面临生态转向的历史时期,审美教育将再次发挥扎根现实、慰贴人生的实践品质,吸纳生态整体观,重新建构新的生态美育理论,并作为生命体验、整合的中介,审美地参与天人关系的调适,培育生态审美主体、优化生态审美对象,让新的生态审美主体按照生态美的规律生存、实践,自觉推进人与自然生态美的创造,并在这一系统生存的过程中最终实现生态审美世界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生态困境是人类工业化历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一问题一方面构成危机,另一方面又引导着人们视阈的扩大。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研究即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上继续探讨人与自然的生态蕴涵,将实践本体与生态观念的相互彰显,以实践作为本体,揭示其中蕴涵着的生态思想生发的根源,并将这一本体贯穿到生态问题所延伸的特别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卫星DNA多态性在海南和广西恒河猴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方法利用11个微卫星位点,对来自这两个地区的恒河猴进行了遗传检测,并通过POPGEN32软件计算各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杂合度(H)。结果所选择的11个微卫星位点均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态性,H为0.6848~0.8785;PIC为0.5826~0.8345;Ne为3.0000~7.1553。以11个微卫星标记为测度,广西恒河猴的Ne、PIC和H的平均值均高于海南猴,分别为4.2583、0.7090、0.7706(广西恒河猴)和4.2054、0.7025、0.7656(海南恒河猴)。结论这种差别可能与地域来源有关。这些研究为微卫星标记分析恒河猴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国恒河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型部分基因进行携带情况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方法对华南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繁殖的30只谱系清晰的中国恒河猴(Macacamulatta)的32个MHC I型分子位点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的32对引物中,中国恒河猴可检出携带23个MHC I等位基因,但基因携带频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由3.57%至82.14%不等。结合遗传谱系分析,判断A1*21和A2*05之间以及B*04和B*30之间可能就是连锁的。结论中国恒河猴携带能控制病毒复制的MHC I型基因位点的频率较高,其基因携带频率与已发表的印度恒河猴携带频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促进中国恒河猴在AIDS研究中的应用,以及为建立携带特定MHC I基因实验猴小种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imian T-lympholrcpic virus type 1,STL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是猴群中重要的传染性病毒,病毒主要侵害猴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器官的病变或免疫机能紊乱,猴群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欠佳、腹泻、体重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动物实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实际操作角度讨论了如何在NT4.0下建立DOS及Win95无盘工作站。  相似文献   
8.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实践美学内涵着阐发生态问题、拓展生态维度的思想机理。针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正误与优劣的论争,实践美学具备有机整合"两个中心"之优势,随现时代的需要和特征发展自己的理论特质,并将随着代表时代主流的生态科学与观念更新自身。  相似文献   
9.
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是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一般人群发生率4%,边缘性格人群中的发生率为75%,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的认知功能或精神症状(如幻觉、抑郁、焦虑等症状)有关,患者本意是进行非致死性自伤,但因可能危及重要器官或血管等,导致残疾或死亡。在人工饲养繁殖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Non—human Primates)中,这种类似人自伤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观为基础的美学体系,实践美学具备随现时代的需要和特征发展自己的理论特质,并将随着代表时代主流的生态科学与观念更新自身,在发展中坚持。生态有机整体观的进入将有助于实践美学进一步扩大视野、优化思维、丰富学理、提升境界,再次积极参与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整体建设的现实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