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扶余油层与萨尔图油层中有机包裹体有较大差异。扶余油层中有机包裹体量多 ,个体大 ,早期和晚期有机包裹体发出强的黄色荧光 ;萨尔图油层有机包裹体丰度不高 ,个体都较小 ,早期和晚期有机包裹体发出弱的浅黄色荧光。这说明萨尔图油层的烃类成熟度比扶余油层的烃类成熟度高。海坨子构造主要发生过两次成藏过程 ,早期在嫩江期末 ,晚期发生在明水期末至第三纪。扶余油层和萨尔图油层的油气来源不同 ,前者油气主要来自海坨子构造青一段烃源岩 ,后者主要来自乾安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苏北盆地东台坳陷高邮凹陷古近系原油的物性及其甾萜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结合凹陷的构造与沉积特征对原油的类型进行划分,并系统分析不同类型原油的来源、分布特征以及相应的油气聚集成藏模式。总体上把该凹陷的原油划分为A和B两类,其中A型原油主要来自阜二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及其斜坡部位;B型原油主要发现在深凹带内及其附近的戴南组和三垛组,以深凹带的成熟阜四段烃源岩为主,仅有少量来自深部位的阜二段烃源岩。斜坡部位的油气主要分布在阜一段—阜三段,来自阜二段烃源岩,属于近源运移特征。深凹带内深部位阜二段烃源岩,可以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辽河探区西部凹陷原油溶解气油比变化特征及其与原油密度关系,分析了原油溶解气逸出量分布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原油溶解气油比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增大,随深度变浅而降低,与原油密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依据原油密度与原油溶解气油比相关的数学模型确定了单位质量原油溶解气逸出量及其分布特征.凹陷内部的单位质量原油溶解气逸出量相对较小,但保存条件好,有利于气藏的形成;而凹陷边缘单位质量原油溶解气逸出量一般较高,但保存条件差,对天然气成藏不利.  相似文献   
4.
赵科强  高岗 《科技信息》2013,(6):488-489
本文阐述了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原理、组成和特点,并建立了直驱式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进行了动态特性理论分析。为改善其动态性能,设计了闭环PID迭代控制器,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动态性能平稳,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良好,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上三叠统延长组长4+5、长6、长7和长9段暗色泥岩为例,利用有机碳与氯仿沥青"A"转化率、热解有机质相对生烃量(IHC=S1/w(TOC),%)的关系,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湖相有效泥质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值.热解S1和氯仿沥青"A"含量代表烃源岩中的已生烃量,在不排烃情况下,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增大,当其减小时则表明有烃类的排出.代表有机质相对生烃量的热解参数IHC和沥青转化率(w(A)/w(TOC),%)随有机碳含量增加而开始降低的转折部位对应的有机碳含量即为有效烃源岩的下限值,研究区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1%,相应的热解S1+S2下限值为2.2 mg/g,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下限值为0.03%,总烃质量分数下限值为150×10-6.该下限值主要适合于研究区湖相有效烃源岩的识别,不同含油气盆地不同层段的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应根据相应的分析数据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6.
缝合线对碳酸盐岩油气生排运聚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缝合线对碳酸盐岩中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意义,通过碳酸盐岩缝合线分布,形成及有机碳含量与热解参数的分析,并结合实际测量缝合线在碳酸盐岩剖面上一般所占的厚度很小,并且呈分散状态存在,可以生烃,也可以排出一部分,但由于其生成和排出的量都比较小,故很难作为有效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对不同升温速率下加水热模拟残余样品热解生烃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初次生烃时的升温速率对残余有机质成烃动力学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次生烃时较慢的升温速率有利于烃类的初次生成,而残余有机质的二次生烃潜力明显降低,二次生烃时的启动温度增加;初次生烃时较快的升温速率不利于烃类的初次生成,但残余有机质二次生烃潜力大,再次生烃时的启动温度降低。通过模拟条件与实际地质条件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地质条件下也存在上述规律。在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演化和地温变化情况下,可以对烃源岩的初次生烃量和二次成烃潜力进行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对三塘湖盆地不同层位原油物性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分析了影响原油物性特征的各种因素。原油物性不仅受原油族组成的影响,而且也受成熟度、埋藏深度、保存条件、组分重力分异作用等的影响。相对密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含量、沥青质和含蜡量等,粘度主要受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含量的影响,沥青质和含蜡量对其影响不大。牛圈湖油田芦草沟组原油物性变化不同于其它地区和其它层位,其随深度增加而升高,主要是油气藏中烃类重力分异作用的结果。其它地区原油物性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特征主要与保存条件、水洗作用、氧化作用等因素有关。该认识对于其它地区原油物性分布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探讨缝合线对碳酸盐岩中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意义 .通过碳酸盐岩缝合线分布、形成及有机碳含量与热解参数的分析 ,并结合实际测量缝合线在碳酸盐岩剖面上一般所占的厚度很小 ,并且呈分散状态存在 ,可以生烃 ,也可以排出一部分 ,但由于其生成和排出的量都比较小 ,故很难作为有效的烃源岩 .通常在有明显的缝合线分布的碳酸盐岩地层中 ,其基质中碳酸盐含量很高 ,有机质丰度却很低 ,所以该基质一般也不能作为有效的烃源岩 .通常只有具有一定厚度 ,并且分布较稳定的含泥或泥质碳酸盐岩才可作为良好的烃源岩 .由于缝合线具有较高的孔隙度 ,可作为油气和其它流体运移的通道 .同时 ,溶蚀作用可在缝合线中形成孔洞 ,作为油气聚集的场所 .  相似文献   
10.
利用泥灰岩加水热模拟实验探讨了泥灰岩的油气形成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泥灰岩通常在还原性很强的沉积环境中形成 ,有机质丰度高 ,类型好 ,富含硫元素 ,生烃潜力很大 ,同时具有一定的低熟油生成能力。而台地相碳酸盐岩的有机质丰度太低 ,生烃潜力很小 ,很难形成有效生油岩 ,若其中含有泥灰岩或灰质泥岩 ,则可能成为好的生油岩。泥灰岩在主要生烃阶段以生油为主 ,并且有机质的生油量很大 ,而生气量较少 ,只有在较高的演化阶段才对气的生成有利。富硫泥灰岩生成的原油中饱和烃含量较高 ,且其中有较高含量的异构烷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