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4月 2 2日 ,陈竺等 2 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了《以非典型肺炎 (SARS)防治为切入点 ,构筑预防医学体系 ,全面加强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报告。该报告对当前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研究、构筑我国预防医学体系、建设强大的国家医学科学创新体系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该报告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变电站现场调试工作前的准备到设备投运的整个工作程序和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说明了细节问题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痛稳素(nocistatin)在疼痛调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甩尾潜伏期作为伤害感受的指标,用von Frey纤维测量机械性痛觉超敏,观察给大鼠脑室注射痛稳素能否逆转孤啡肽的抗吗啡镇痛作用,以及脑室注射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痛稳素能否影响神经源性痛大鼠的机械性痛觉超敏。结果表明,脑室注射痛稳素不影响大鼠的甩尾潜伏期,也不影响吗啡镇痛,脑室注射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痛稳素也不影响神经损伤侧后肢的缩足阈值。然而,脑室注射痛稳素能显著逆转孤啡肽的抗吗啡镇痛作用,由  相似文献   
4.
禀赋效应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商品交易中的行为偏误,通常表现为某物品的拥有者较非拥有者对该物品的评价更高.该文以2010-2018年双方均为美国上市公司的425宗并购事件为样本,开展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禀赋效应的存在性及其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结果 表明:公司并购过程中存在禀赋效应,且该效应显著提升了并购溢价;不同行业的公司并购事...  相似文献   
5.
乙烯是一种可促进果实成熟的内原植物激素.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克隆出几个与乙烯合成有关的果实成熟基因,并获得了反义基因转化植株。本文简要综述了用基因工程手段调控果实的成熟,基因工程技术对认识果实成熟机理的贡献,以及乙烯调控果实成熟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6.
7.
韩济生 《科技潮》1999,(10):87-87
历史长河看中医药的发展中医、中药和针灸是中国文化中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从时间的过程上看问题,可以把几千年的历史比作一条长河,河流肯定有其源头,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肯定汇集了百川之水,才能使水势越来越洪大。如果只靠源头之水,只汲取而不添加,则河水必将干涸,以致断流。中医、中药如果只依靠《黄帝内经》时代的著作,而没有历朝历代的丰富发展,也必然僵化而萎缩。因此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只有不断面对现实,解决当代的问题,并深入探索中医,中药的机制,使之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使中医、中药往21世纪进一步焕发青春的光辉。可以认为,发展创新是硬道理。保守而不发展,守旧而不创新,则中医、中药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马端端  王晓民  韩济生 《科学通报》1997,42(18):1913-1918
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概念是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提出的.它是发生于中老年期的一种常见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无变性造成纹状体系统DA含量下降导致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与体位不稳等临床症状.60年代开始的左旋多巴(L-DOPA)替代疗法一直是治疗PD的主流,虽然在一定时间内(3~5a)可明显改善症状,但此法不能减慢疾病的进程,而且随着长期用药和疾病的发展,效果进行性下降,且副作用日趋严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80年代初开始将自体肾上腺髓质或胚胎黑质细胞移植于脑内,收到一定效果,但细胞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以及伦理问题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80年代末,随着基因治疗概念的不断深入,基因治疗技术日趋成熟,人们开始了对PD基因治疗的尝试.1989年,Wolff将酪氨酸羟化酶(TH)cDNA转染成纤维细胞,植入实验性PD大鼠脑内,不仅表达出有活性的TH,而且脑内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升高,症状也得到改善,为PD的基因治疗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ProgressinCardiovascularMolecularBiology¥//周爱儒,汤健(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教授北京100083)心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位于各类疾病的第...  相似文献   
10.
汤健 《科学通报》1983,28(13):826-826
自从脑啡肽、β-内啡肽等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素)相继被发现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其镇痛作用上。实际上内啡素与吗啡类药物一样,其作用十分广泛,特别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具有极高的效能。例如给大鼠注射吗啡引起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所需剂量不到镇痛剂量的1%;静脉注射β-内啡肽引起血压降低所需的剂量仅为镇痛剂量的1/200—1/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