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为深入认识不同工况下泥石流灾害的堆积特征及潜在危害,采用FLO-2D模型对白龙江流域泥湾沟在有无治理情景不同降雨频率条件下泥石流堆积特征及危险区进行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有工程治理情景下,泥湾沟危险区面积相对无工程时减少29.71%~52.06%;无工程治理情景下1%、2%、5%等3种降雨重现期工况的冲出固体物质量是有工程治理同等条件下的1.55~2.99倍。结合构建的泥石流一次最大冲出量模型对模拟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无工程治理情景下泥石流最大堆积厚度及冲出固体物质总量相对误差分别在0.74%~28.48%、2.03%~14.97%范围内,模拟效果较好,可为今后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单波长、双波长纸上吸光光度法研究基础上,进而对三波长纸上吸光光度法做了实验。钴(Ⅲ)用2—亚硝基—1—萘酚沉淀后吸滤于纸上,用721型分光光度计在450、550和700nm三波长处光度。0~5μg的钴服从比耳定律,最低检出浓度为5×10~(-8)g/ml,1μg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  相似文献   
4.
泻流坡滑坡位于武都区白龙江右岸滑坡聚集区,属典型滑坡-碎屑流灾害,2020年8—10月高位滑源区发生持续变形破坏,严重威胁坡脚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综合运用位移监测、无人机航拍等手段,详细阐述了滑坡发育特征及变形破坏过程,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滑源区特殊的地形地貌、"碎石土+千枚岩"的二元结构、逆冲断裂的影响是滑坡形成的控制因素,多次地震为滑坡变形提供了结构基础,降雨入渗造成滑带软化、滑体自重增大等导致滑坡变形破坏。变形区主要为滑源区左侧中下部和右侧次级滑坡,经历两次加速变形过程,位移监测曲线呈阶跃型,属蠕滑-拉裂型推移式滑坡。滑坡处于蠕滑状态,亟须开展综合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5.
地球周围的空气95%以上集中在地表十几公里范围内的对流层中.对流层是我们人类经常活动的地方,其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每人每天呼吸的空气量约为一万立升,折成重量约12.9公斤,为每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量的十倍.如果空气被污染,那将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向空气中排放的和经过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种种大气中本来不存在的物质,这些物质通常只占大气总量的0.001%以下.但是当其中某些有毒物质集中在某一局部地区,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难于稀释,其浓度达到一定  相似文献   
6.
华嘉经纬e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不同类型的组织机构提供咨询和信息化的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2020年8—9月陇南白龙江流域泻流坡滑坡持续发生变形,严重威胁坡脚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泻流坡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无人机影像提取了泻流坡滑坡滑动前后的正射影像和数字地表模型,利用COSI-Corr软件对滑动前后的两期影像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得到滑坡表面特征点的偏移量信息,并通过DSM(digital surface model)的方法获取垂直向的变化量,最后对泻流坡滑坡的运动和物质变化进行了解译和分析,探讨了中高山峡谷区堆积层滑坡形成演化过程及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泻流坡滑坡变形区主要为滑源区左侧中下部和右侧次级滑坡,垂向最下滑移量5.89 m,平均水平位移6.24 m,滑源区近42%区域发生了形变;2020年6—9月,泻流坡滑坡滑动体积33 871 m3,堆积体积10 215 m3,降雨侵蚀体积23 656 m3;破坏模式为倾倒拉裂-蠕滑复合型滑坡。无人机高精度数据不仅可以清楚直观地识别滑坡形变破坏迹象,还可以进行地表垂直位移、水平位移、体积变化及滑动前后剖面的计算,为抢险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具有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