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a_2WO_4与BTA复配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来研究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钨酸盐和苯并三氮唑(BTA)、ZnSO4、D-葡萄糖酸钠等的复配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研究发现,当缓蚀剂总浓度为5×10-4mol/L时,钨酸盐和BTA复配摩尔比为2∶1时缓蚀效果最好,当配方中含有4mg/LZnSO4,其缓蚀效果有一定增加;再加入10mg/LD-葡萄糖酸钠后缓蚀效果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3.
4.
研究了玉米、土豆和番薯等蔬果类浸出液在景观水体原位生物修复中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蔬果类浸出液能促进水体中微生物生长,加快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添加10 m g/L的玉米浸出液,模拟废水中的COD最终去除率增加了12.37%,并且混合浸出液对微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单一组分。在景观水体的原位生物修复中,投加玉米-土豆混合浸出液,COD、NH3-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6.01%、8.05%和20.59%,取得了一定的生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含苯并三唑和噻二唑单元的铜缓蚀剂制备和缓蚀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硫烷基法反应,制备了含有苯并三唑和噻二唑单元的分子内聚集物(SBTA);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研究了在3%NaXCl(ω=0.03)和0.5mol/LH2SO4溶液中SBTA对铜的蚀作用,通过FT-IR方法考察了铜表面的腐蚀产物。结果表明,SBTA在3%NaXCl溶液中的缓蚀效果优于0.5mol/LH2SO4溶液中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静态挂片法研究了钼酸锂与苯并三氮唑对碳钢在溴化锂溶液中缓蚀作用的协同效应,并通过极化曲线评价了钼酸锂与苯并三氮唑复配的缓蚀作用,实验表明钼酸锂与苯并三氮唑对碳钢在溴化锂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添加0.02mol/L钼酸锂和0.02mol/L苯并三氮唑能显著抑制溴化锂溶液对碳钢的腐蚀。通过分析极化曲线、俄歇能谱及扫描电镜,可能的缓蚀机理是在碳钢表面形成一层钼酸锂、三氧化钼、铁-苯并三氮唑和三氧化二铁等组成的钝化膜,阻滞阳极反应从而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考察了0.5mol/L HCl溶液中2-巯基苯并咪唑(MBI)和1-苯基-5-疏基-四氮唑(PMTA)对铜的缓蚀作用。MBI和PMTA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正移,对铜电极的阳极腐蚀过程存在抑制作用,两者复配使用增强了对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电化学过程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铜电极膜电阻,从而具有较好的缓蚀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8.
外加碳源和生物激活剂对生物膜修复污染河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低浓度葡萄糖、乙醇和生物激活剂对生物膜修复污染河水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生物膜去除污染河水的COD均有明显强化作用,葡萄糖的强化作用最为明显。在22~31℃,河水流量为10L/h、气水比为10:1(V/V)时,与空白相比,加入4.5mg/L的葡萄糖可使COD去除率提高50.3%,河水COD可由地表水V类水质变为I类水质。加入5mg/L乙醇可使COD去除率提高18.5%。在16~20℃、其他条件不变时,加入3mg/L的生物激活剂可使COD去除率提高17.9%。但3种药剂对于氨氮的去除意义不大,加入4.5mg/L葡萄糖后氨氮的去除率只提高7.7%。加入5mg/L乙醇后氨氮的去除率略有下降,加入3mg/L生物激活剂后,氨氮去除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9.
Na2WO4与BTA复配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来研究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钨酸盐和苯并三氮唑(BTA)、ZnSO4、D-葡萄糖酸钠等的复配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研究发现,当缓蚀剂总浓度为5×10-4 mol/L时,钨酸盐和BTA复配摩尔比为2∶1时缓蚀效果最好,当配方中含有4 mg/L ZnSO4,其缓蚀效果有一定增加;再加入10 mg/L D-葡萄糖酸钠后缓蚀效果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4个以—NHCO(CH2)nCONH—链连接的双(1,1′-苯并三唑-α,ω-二酰胺化合物(n=2,4,7,8),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挂片失重法初步评价了它们在0.5mol/LH2SO4溶液中对铜的缓蚀作用,并用MM2分子力学程序讨论了缓蚀作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