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4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放线菌“23—21”系由福州岭后山坟墓中分离得到。在合成一号培养基中,其菌苔黄色,所分泌色素渗透到基质内亦为黄色。其气中菌丝初为白色,后逐渐变为淡黄色,孢子丝直,孢予椭圆形(部分也有圆形和柱形),孢子丝凝聚分裂。其生理特征与所描述的 A.longissimus 相似,但 A.longissimus 孢子丝横隔分裂,色素不渗透入基质,所描述的 A.parvus 在形态上和放线菌“23—21”很相似,但克氏所列出之生理特征不够完全,参照 Waksman 所描述的 S.parvus 在形态上的区别在于 S.parvus 孢子丝螺旋,  相似文献   
2.
黄豆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用途范围甚广,在微生物培养方面,黄豆粉、豆饼和豆芽,是制备培养基的一种良好成分,但黄豆粉和豆饼是经过乳酸杆菌在45℃酸性情况下或用胃蛋白酶在45℃下水解,而予以使用,我们曾利用我院制备豆浆时黄豆浸汁废液以培养抗生性放线菌、细菌等,结果很好,故特作此简短报告。在实验初期,用制备豆浆时黄豆浸汁废液为实验材料,后用100克洗净的黄豆在室温(25-30℃)浸于1立升自来水中,24小时,将浸出液过滤(黄豆尚可食用),于每立升浸出液中加10克蛋白胨和15克琼脂,经过一般制备培养基的操作,制成培养基备用。  相似文献   
3.
在医学上有治疗价值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外,多半为放线菌所产生,因此放线菌为寻找新抗生素来源的主要对象。放线菌的自然棲所主要是土壤,土壤中抗生性放线菌的分布,就引起了从事分离抗生性放线菌工作者的注意,关于这一方面工作,除了 Benedict,Routien 与 Finley在他们总结性论文中,予以综合性的叙述外,尚有等,等,等,等,Fred 等,Kane 等,Nakazawa 等工作报告,总结过去报告的结果,列入表1。表1说明国外(苏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土壤中抗生性放线菌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前文曾报告产生抗生素“23—21”的菌种和该抗生素的发酵,提取,结晶以及其物理、化学、生物性质。我们初步认为抗生素“23—21”与放线菌素有相似之处如表1。  相似文献   
5.
王岳  金章旭 《科学通报》1965,10(5):407-407
微生物学家首先发现微生物间拮抗现象并提取到抗菌素,为本世纪40年代开辟了拮抗性微生物学领域,推动了生物化学、天然有机化学、发酵工业、生物工程和与医学有关的学科的发展。反过来,这些学科的发展,又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本文将综述与寻找新抗菌素有关的三个微生物学问题。一在筛选拮抗性放线菌中的微生物学问题 1.与寻找拮抗性微生物方法有关的微生物学问题寻找新抗菌素,首先要广泛从土壤中大规模分离放线菌,然后测定其拮抗性能。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