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4种蹄蝠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体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黄大蹄蝠,三叶蹄蝠,大蹄蝠与小蹄蝠四种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蹄科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组成,频率,波长及持续时间等方面的特征,简要分析了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捕食区域的关系,选定头体长,前臂长和体质量为体型参数,采用Pearson方法的对蹄蝠科蝙蝠休型和回声定位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蹄蝠的体型与回声定位声波呈明显的负相关,作出主频率-前臂长回归线,更直观地描述频率与前臂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变化趋势,并对相关性分析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梦回版纳     
儿时的我曾经有一个美丽的梦:我来到了富饶旖旎的祖国边陲西双版纳,这里到处都是一望不尽的绿色,湛蓝洁净的天空,雾霭缭绕的水气,横亘绵延的大山,音符般流淌的江水;我骑着大象,漫游在热带雨林之中,蝴蝶在我身边飞舞,百鸟围绕在我的周围鸣唱,大森林里的动物臣民们都  相似文献   
3.
房山访蝙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的4月,是赏花踏青的好时节。此时春回大地,万物苏醒,冬眠的动物也睁开了惺松的睡眼,迎接新生活。我们为做蝙蝠回声定位研究,特地探访了北京房山区深山山洞里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黑色小精灵。我们的目的地是十渡风景区王老铺的西坡洞和三清洞,这里距北京市区约85公里。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部,这里有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商周遗址,而十渡风景区更是房山区的一朵奇葩。由于大清河水系的拒马河从山中流过,沿河形成六渡、七渡、八渡、九渡、十渡等一连串的小村  相似文献   
4.
奇妙的蝙蝠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追根溯源,早在七千万年到一亿年前,当恐龙逐渐走向灭绝的时候,蝙蝠的祖先就在天空中飞翔了。它们昼伏夜出,食物范围广泛,出色的适应性使它们在很短的时间里辐射到世界各地。除南极洲和大洋中过于偏远的荒岛之外,到处都有蝙蝠的踪迹。人类很早就认识蝙蝠,有些民族很喜爱蝙蝠。在吉卜赛方言中,说一个人长着“蝙蝠骨”是说他是一个幸运儿。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是吉祥的象征,画有或刻着蝙蝠的礼物常用来祝愿幸福和好运。事实上,蝙蝠的确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蝙蝠能发出超声波,并能根据回声判断环境的情况,寻找食物。人们通过研究蝙蝠这种独特的本领,发明了雷达。医学上从吸血蝠唾液中提取的抗凝血因子可用于溶解  相似文献   
5.
毛腿鼠耳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毛腿鼠耳幅(Myotis fimbriatus)为中国特有编幅、在飞行及悬挂状态下发出的回声定位叫声为调频声.叫声主要包括2个谐波,其中第1谐波较强,飞行时第1谐波调频范围为39—93kHz,第2谐波调频范围为70—122kHz;叫声的持续时间10.6ms.结合回声定位叫声的声波特点分析,推断毛腿鼠耳幅多生活于阴暗潮湿、通风良好的山洞中,飞行速度轻侵,灵活性较差;多在树林的边缘或上空、农田、草地或水面上等不太复杂的近距离环境中捕食,捕食方式可能为空中捕食或掠食,捕食对象是中等大小的静止猎物,主要是双翅目的昆虫.  相似文献   
6.
海龟的故事     
在中国的广阔海域中生活着棱皮龟、虫蠵龟、玳瑁、太平洋丽龟和绿海龟这5种海洋龟类,它们均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棱皮龟是海洋龟类中的“巨人”,最大者体长可达2.5米,体重可超过800千克,即使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象龟也只能望尘莫及。蠵龟的个头比棱皮龟小,与棱皮龟截然不同的是,其背甲呈心形,末端尖窄而隆起。玳瑁的头背部具对称的大鳞片,背  相似文献   
7.
长尾鼠耳蝠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叫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尾鼠耳蝠在飞行状态下发出的回声定位叫声定位叫声为短调频型。叫声包括3个谐波,其中第I谐波最强且出现于所有的叫声中,频率起始于110.8KHz,结束于50.2K Hz,持续3.5ms。第2,3谐波较弱,分别出现于50.0%和25.0%的叫声中,调频范围为138.4~116.6和193.6~170.8KHz。根据回声定位叫 声的特点,推断长尾鼠耳蝠是在复杂环境中捕食地面昆虫。  相似文献   
8.
两种蹄蝠回声定位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蹄蝠和中蹄蝠在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叫声合能量最高的频率分别为 74.1和92.1kHz.大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82.9, 89.7 mm和 59.1g;中蹄蝠的头体长、前臂长和体重分别为 68.4, 61.3 mm和 19.7 g.两种蝙蝠含能量最高频率与头体长、前臂长、体重 3个体型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1.58和-2.19.研究证实,两种蹄蝠叫声频率与体型大小之间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蝙蝠科六种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定了6种蝙蝠科蝙蝠: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南蝠(Ia io)、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 luctuosus)、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毛腿鼠耳(Myotis fimbriatus)、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以主频率f主表示)及体型参数(体重、前臂长、头体长)。用SPSS 10.0统计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蝙蝠科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大小成明显的负相关,同时给出回归方程,明确地表示出声波频率与体型之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回声定位声波的因素,并对频率与体型相关关系产生的机理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