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芦笛 《创新科技》2010,(3):51-52
<正>石油石化企业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作为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努力推动节能减排,并在这一过程中,探寻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赢得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推动科技史研究的组织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成立于1982年的"中研院科学史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委会"),另一个是"中华科技史学会"."中华科技史学会"作为一个非政治、非营利的开放性纯粹学术团体,对于台湾地区科学史研究以及加强两岸科技史学界联系和学术互动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笔者检阅了该学会的各期出版物,同时又就部分细节采访了学会发起人张之杰先生,现对中华科技史学会的历史及其出版物等做简略综述.  相似文献   
3.
广东南海人潘敬是宣统三年的法政科进士,曾在清末民初两度赴欧,一生经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留下众多颇有价值的论著和译作。他于1907年以优等成绩从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毕业,并被遴选为官费赴法游学生之一,1910年底从法国毕业。归国后,他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主要供职于财政部,期间曾于1913到1915年间再度旅欧,协助调查外国财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他离开财政部,在多家教育机构任教,同时亦曾在1935年末获得北宁铁路管理局的工作机会。至1946年他才返回佛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地方上担任过市政协委员等职。审视潘敬的生平和文字,有助于更为多元地理解留欧学生的跨国视野和现实关怀,以及其在时代变革中的个人际遇与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即已出现的“菌”字至今仍被广泛使用。该字在先秦文献中多次出现,其义项不囿于菌类一种。《墨子》的《迎敌祠》和《旗帜》篇皆含“菌”字,注家对其含义、字形和在句中的位置意见不一。文章通过梳理注家的意见和先秦用例并结合语境,认为《迎敌祠》篇中“客菌”和“涂菌”之“菌”当释为翳蔽之意;前一“菌”字非“圉”之误,而后一“菌”字亦非“固”之误,且应与“涂”字断开,置于下文“令”字之后并与之连用。《旗帜》篇中“菌旗”之“菌”非“茜”之误,而应释为食用菌类。  相似文献   
5.
芦笛 《自然杂志》2013,35(4):264-273
作为海洋藻类的一部分,大型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海洋对全球CO2和O2的周转,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也 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无论从生态还是经济角度来看,研究大型海藻通过光合作用对CO2进行固定和代谢的过程都 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对大型海藻光合碳代谢途径的研究从代谢组学和酶学角度证明了大型海藻体内 除了C3途径外,还同时存在不能确定完整与否的PEPCK 或PEPC 类型的C4途径或CAM途径;光合气体交换的结 果显示其光合碳代谢途径从整体上表现出类似C4(C4-like)类型。这种情况与一些体内存在C4途径的陆生C3植物相 似。因此大型海藻光合碳代谢途径仍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握有我国第一块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并同时拥有海信、科龙、容声3个中国驰名商标,所有主导产品均是中国名牌,这些殊荣使青岛海信集团在国内电子信息行业内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王焕文和吴冰心分别在1909和1914年发表的关于茯苓和白木耳(银耳)的论文是近代中国学者发表的最早的两篇科学研究真菌的论文,这对于完善中国近代真菌科学史的早期面貌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王焕文的论文长期未能得到真菌学史家的关注,吴冰心的生平活动及其论文的具体内容亦乏梳理与分析。通过将论文的内容置于两者的学术活动背景中考察,可见两者的相关研究都受到了个人科学兴趣和中国本土物产历史文化的双重影响。王焕文的论文之所以受到真菌学史界的忽视,主要是由于学科视野的局限,以及对外文资料和域外文献的关注不够。宏观地看,王、吴两者的研究也是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社会的物质生活相结合的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8.
贝勒是近代著名的俄籍学者,虽学医出身,却在北京居留的十余年间踏上了汉学研究之路。他一生涉猎领域众多,其中围绕中国植物所做的文献研究起步甚早,且在其生前就已称誉欧洲。来华以前,他就已经对中国植物产生浓厚兴趣;1866年来华后,开始在研习中西文献之余陆续发表有关中国植物的侧重于名实与分类且关注植物地理与历史的文章和专著,积极将中国传统植物知识纳入近代科学知识体系,相关工作一直持续到1884年返回圣彼得堡之后。同时,他还于1870~1884年间在北京周边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和种子,并寄给在华的欧洲博物学家或欧洲和北美的植物与园艺机构,推动了海外对中国植物的分类研究与引种。贝勒在19世纪后期围绕中国植物所做的种种努力,至今仍使中外人文与自然科学学者受益。  相似文献   
9.
芦笛 《创新科技》2009,(7):42-44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铁矿石价格对工业的影响,就像粮价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一样。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中国钢铁原料的供给问题不得不让人警醒。  相似文献   
10.
台湾学者张之杰先生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对科学史产生了兴趣,但一直没有写过正规的科学史论文,直到1996年1月为了参加第七届国际中国科学史研讨会,才认真地写了一篇科学史论文.在研讨会上,这篇论文让人感到新奇,也让张先生有了自信.此后,张先生放弃探索多年的民间宗教、民间文学和西藏文学,而专心于科学史研究.1997年,张先生发起成立了“科史会”.此后张先生成果不断,发表科学史论文三十余篇,一般论述文章百余篇,得到科学史界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