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6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运用单台叠加谱比法,分析了成都台网4个台站的29个地震记录的垂直分量,反演得出与各射线路径相对应的Lg尾波的Q0值.结果表明:Q0值的分布特征与构造活动性密切相关.在构造活动剧烈的龙门山断裂、鲜水河断裂和安宁河断裂,尤其是在这三大断裂的交汇处,Q0值呈现出相当低的值,约在150~210的范围内.在四川盆地的大部分地区,随着构造活动的减弱,Q0值有所抬升,约为240~270.在四川盆地的东部,Q0值可达300.在离开断裂区的四川北部,Q0值在250~300的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为DXY-800A型及SPL-450型绘图仪研制的PLOT88、PLOT89C及PLOT89三个通用绘图软件,阐述了高级通用绘图程序包的设计思想、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及调用惯例。  相似文献   
3.
CT(Computerired Tomography)是一种用来获取物体内部某一选定平面的图象的方法,在医学界通常把CT叫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进行了多平面的扫描之后,可以构筑物体内部的三维图象。CT是使用数字计算机利用穿透物体内部的辐射量的测量值来重建一幅清晰的内部图象。当辐射穿过物体之后可把物体内部的密度信息带到物体外部来,通过测量穿过物体后的波的各种参数,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反演,就可重建物体内部的结构图象。重建图象应该具备在庞大维数和空间的数学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效地使用数字计算机。此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线性迭代、最优化理论和数字化分析,并着重叙述了一种叫ART3的CT方法。通过对国际上有关CT技术的一批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和分析,阐明了CT技术应用于地球物理中的可能性、现状及其前景。作者根据CT原理编制的FORTRAN程序在DUAL68000计算机上进行了扫描成象的模拟计算,其结果与预期值取得了较好的一致,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ART3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丽江地区7.0级地震前3a内发生的1605个中小震发震时震源处的潮汐体应力进行了计算,按时间进程统计了震源在潮汐体应力的压,张作用下发生的地震放能量的平方根的比值,得到了7.0级大震前丽江地区地震序列在潮汐体应力压张地震比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华南大陆S波三维速度结构与郯庐断裂带的南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滕吉文  王光杰  张中杰  胡家富 《科学通报》2000,45(23):2492-2498
利用我国地震台站记录的Rayleigh波观测资料, 通过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 获得了穿越我国东南及陆缘地区的Rayleigh波频散. 运用随机反演理论取得了东南大陆及陆缘地带4°×4°网格的纯路径频散数据. 在网格反演的基础上求得了该区S波的三维速度结构. 同时结合该区人工地震深部探测速度结构剖面综合研究了该区构造格局与断裂延深和延伸. 研究结果表明: 华南大陆Moho界面埋深为30~40 km, 并由西向东逐渐减薄, 在陆缘与浅海地域为25~28 km, 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上地幔低速层埋深为60~100 km, 变化幅度较大. 郯庐断裂跨过长江后在64~96分格(NS)和65~97分格(NS)之间地带向南延伸, 垂直错动幅度可达10 km, 可伸抵170 km左右的深处, 并在海南岛东侧附近潜入海域. 太行山-武陵山-苗岭-越北山区巨型重力梯度带南段深部Moho界面与软流层顶面均向南加深下倾, 并伸入海域. 它可能与郯庐断裂带汇合, 这条重力梯度带与郯庐断裂带均受到东西向潜伏构造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Winch提出的地磁太阴日变化分析方法确定佘山地磁台的地磁太阴日变化的O1分量L(O1).首先把佘山台 196 0~1988年D,H和Z各分量的时均值资料做为整体分析年平均变化,然后按季节和太阳活动性细分后进行计算分析.讨论了L(O1)的基本特征和季节变化、电离层和海洋发电机效应对L(O1)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对L(O1)的贡献,并与国外一些地磁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1900年以来地磁场西向漂移的全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最新公布的第 7代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 (IGRF) ,用 4种方法计算 190 0~ 2 0 0 0年的地球磁场的西漂 ,分析西漂的时间变化规律和不同纬度圈的漂移特点 .结果表明 ,不同的方法得出的漂移速度有一定差异 .西漂主要是非偶极子磁场产生 ,低阶球谐项平均西漂大 ,其中 2阶项最大 ,高阶球谐项西漂小 .西漂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北纬 40~ 80°N和南纬 70~ 80°S之间西漂速度较小 ,0~ 6 0°S之间西漂速度较大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