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罗葆荣 《科学通报》1989,34(21):1678-1678
从1986年2月4日X_(■)/3B级耀斑前的光球、色球形态特征出发,用观测几何参量代替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Kruskal-判别式中尚不能观测到的物理参量,对活动区的等离子体宏观不稳定性进行判别,用于耀斑的物理预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超新星爆炸产生的中微子对太阳的作用,产生+p→n+e~+反应出发,在距离为1kpc时,计算得到爆发时在太阳内产生5×10~(30)个中子和正电子,且在100年内平均每年有2×10~(28)个中子和正电子的维持量。由于中子和正电子的磁矩恰好和质子和电子的磁矩反号,故减弱了太阳内部的固有磁场,从而减弱了太阳的活动。这样,使蒙德尔极小期的物理本质,得到一种可能的解答,并能较好地解释竺可桢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3.
罗葆荣 《科学通报》1978,23(6):362-362
自从1843年Schwabe发现太阳活动呈现11年左右周期以来,许多学者利用近300年来的资料研究了与太阳活动相关的极光、地磁、地震等等地球物理现象的周期,得出它们也存在11年左右的周期。这些地球物理现象11年周期的存在,除了证明它们的变化与太阳活动相关外,也为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