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类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植物致病因子,是分子量仅为几万到十几万、具有很高碱基配对的单链环状RNA。由于分子结构上的这一特点,在自然状态下类病毒RNA呈短棒状,在  相似文献   
2.
葡萄皮尔斯病自1892年发现以来一直是全世界尤其是美国葡萄种植的一大危害,由于葡萄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该病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七十年代初发现该病系类立克次氏体侵染所致.1978年Davis等报道在弗罗里达的罹皮尔斯病的葡萄上成功地分离和培养了一具有类立克次氏体特征的格兰氏阴性的棒状细菌.此病在我国尚未见有报道.1979年作者发现吐鲁番县火焰山公社的葡萄缩叶病,该病症状与1892年皮尔斯所报道的极为相似,其特点是:病株的病叶明显变小,呈畸形,叶面沿叶脉皱缩,叶边缘向上或向下翻卷,并且紧缩,很象用松紧带拉缩的袖口,边缘变褐焦枯(图2)终至全叶枯死.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作者在江浙沪一带曾多次从蕃茄上分离到引起蕃茄系统花叶、果实内部变褐的病毒病原,群众称此病害为蕃茄“乌心果”.该病流行广泛,危害亦很严重.1980~1981年,作者对该病原的生物学及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系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