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2020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温汉捷  朱传威  杜胜江  范裕  罗重光 《科学通报》2020,65(33):3688-3699
稀散金属对高科技和未来能源的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由于稀散金属的储量相对稀少且地域分布高度不均,存在较高供应风险,近年来成为主要工业国关注和争夺的资源.稀散金属"稀"、"伴"、"细"的特点决定了其成矿难度很大,成矿富集需要特殊的成矿条件及控制因素.相对于其他矿种,对稀散金属矿产资源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这极大地制约了稀散矿产资源的理论认识和找矿突破.本研究以全球的稀散金属资源储量和分布规律为背景,对镓、锗、铊、镉4种稀散金属在中国的分布、主要矿床类型、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元素赋存状态及其主要富集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显示,中国的镓资源主要均伴生于各类矿床中,包括铝土矿型伴生镓矿床、铅锌矿型伴生镓矿床和煤型伴生镓矿床;锗资源则主要来自"煤型"含锗矿床和"铅锌型"含锗矿床,其中前者可形成独立锗矿床;真正具有工业意义的铊矿床类型包括低温热液型铊矿床和块状硫化物型含铊矿床,两者均可形成独立铊矿床;镉则主要来自铅锌矿床,而低温矿床(如MVT铅锌矿床)中具有最高的镉含量.通过以上的研究和总结,以期揭示稀散金属分布规律和形成条件,提高稀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水平和预测精度,立足国内增强战略性矿...  相似文献   
2.
对渔塘坝硒矿床中高硒的碳质硅质岩和碳质页岩样品进行了硒同位素测定. 测定结果显示, 其δ82/76SeNIST范围从-12.77‰ ~ 4.93‰, 总变化为17.7‰. 这是迄今所发现的自然界中最大的同位素分馏, 同时样品Ytb-5(高硒碳质页岩)的d 82/76SeNIST为-12.77‰, 也是目前所发现的自然界中最富硒轻同位素的样品. 根据硒同位素的分布特征, 结合其他地质证据和地球化学指标, 认为“氧化-还原模式”是对矿床中自然硒大量出现的合理解释. 同时, 硒同位素在自然界中较大的分馏效应也证明其作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示踪剂有其独特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宋世明  胡凯  温汉捷  张羽旭  李贶  樊海峰 《科学通报》2011,56(17):1378-1385
报道了粤西大降坪黄铁矿矿床的Mo同位素组成, 其Ⅲ号矿体的δ97/95Mo变化范围较小, 为-0.02‰~0.29‰, 平均为0.18‰ (n=3); Ⅳ号矿体的δ97/95Mo变化范围大, 为-0.70‰~0.62‰ (n=8), 尤其是主矿层处的5个样品均以富集轻同位素为特征. Ⅲ号矿体与Ⅳ号矿体明显不同的Mo同位素组成可能反映了两个矿体形成于不同的成矿环境, 并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后期热液改造和叠加作用. Ⅲ号矿体可能形成于一种开放的生物作用较强烈的缺氧环境, 而Ⅳ号矿体形成于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弱氧化的局限环境. Ⅳ号矿体主成矿层位的δ97/95Mo整体偏负且具有随成矿层位的升高而增大的特点, 反映了在局限环境条件下Mo同位素的分馏不同于海洋开放环境, 可能存在Mo的动力学分馏效应. Ⅳ号矿体Mo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大于Ⅲ号矿体, 还可能反映该矿体海底喷流沉积形成后, 受到了较强的后期热液改造和叠加作用. 因此, Mo同位素可以作为一种指示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环境的有效示踪剂.  相似文献   
4.
Mo同位素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同位素分馏机制, 使之成为研究古海洋和大气环境的良好指标. 通过对中国南方典型下寒武统剖面的Mo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推断寒武纪早期海水的δ97/95Mo值应大于1.4‰, 并且较为稳定, 而剖面上Mo同位素组成的变异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变化有关. 结合已有的数据, 整个地史时期海水的Mo同位素演化模型被构建, 其同位素组成变化基本与大气氧的演化一致.  相似文献   
5.
黏土型锂资源具有矿床规模大、分布稳定、开发利用成本低的特点,成为近年来全球寻找新类型锂资源的一个重要方向.已报道的黏土型锂矿床成因上均与火山物质联系密切,本研究提出了成因机制与碳酸盐岩风化-沉积有关"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床"的成矿新类型.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归纳为:(1)成矿物质来自基底的不纯碳酸盐岩;(2)主要以吸附方式存在于蒙脱石相中;(3)沉积环境对锂的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还原、低能、滞留、局限的古地理环境有利于Li富集;(4)除Li外,还可能有Ga和REE的富集.根据这一新的成矿模型,通过科研示范性勘查,在滇中地区获得34×104t氧化锂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验证了"碳酸盐黏土型锂矿床"这一新类型资源的成矿潜力.由于我国具有这一有利成矿条件的地区众多,可以预期,碳酸盐黏土型锂资源将有望成为我国新的重要的锂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6.
扬子地块西南部关键金属元素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元古代以来的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中,扬子地块西南部形成了多样化的富含In、Ge、Ga、Cd、Re、Sn、Li、Nb、REE(rare earth element)和PGE(platinum group elements)等不同种类关键金属元素的矿床类型.通过总结以往的研究,本文认为该区除晚二叠世与峨眉山地幔柱活动有关的Cu-Ni-PGE岩浆硫化物矿床和新生代与印-亚大陆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碳酸岩型REE矿床外,富含关键金属元素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显示四大特点:(1)古-中元古代发育我国首个被确认的富稀土IOCG成矿省;(2)燕山晚期与花岗岩有关的富In锡石硫化物矿床在面积很小的区域大爆发成矿;(3)印支期和燕山早期花岗岩浆活动微弱,富Ge低温Pb-Zn矿床和低温Au-As-Sb-Hg-Tl矿床广泛发育;(4)埃迪卡拉纪以来的海相沉积岩尤其是黑色页岩和碳酸盐岩广布,多时代富Li、Nb、Zr、Ga、Re、REE、PGE等的沉积和/或风化-沉积矿床大面积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区域地质事件与成矿事件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些重要成矿系统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