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江祖凡 《科学通报》1980,25(14):643-643
Hallett在美国佛罗里达地区用飞机穿云,观测积云顶部(-4°—-9℃)的冰粒子,发现新生的猛烈发展中的积云云泡,其中冰粒子一般为低浓度(<0.1个/升);而具有较小的上升速度和衰老的云泡中,冰粒子却有很高的浓度(>10个/升).庐山云雾试验站进行了四年双经纬仪观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积云冰晶化高度资料是在浓积云发展成为积雨云过程中取到的,因此,就可以避免梅森在“云物理学”中提到的“云的上部区域的大水滴也能出现一般同冰晶的存在有关的纤维状外貌”.  相似文献   
2.
电线积冰增长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祖凡 《科学通报》1983,28(15):928-928
我国南方部分山区,气温低于零度,又接近零度(℃),电线积冰的厚度大、重量大,其严重程度超过了低温的北方。例如:江西、湖南、云南和四川等省部分山区,通过几个点的观测,发现这里的电线积冰最大厚度与最大重量,超过现有书本上记录的最大值。过去,气象台站的电线积冰观测只记录一次过程的最大积冰厚度与重量,缺少增长速度的观测。1978—1981年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