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奇超  孙立广  孔德明  黄涛  王玉宏 《科学通报》2009,54(22):3546-3552
通过对采自南极乔治王岛法尔兹半岛地区的一根长为35.5 cm的海豹粪土沉积柱进行多方面的沉积学分析, 包括沉积物的岩性特征, 沉积物中Cu, Se, Zn等标型元素以及反映有机质含量的总有机碳(TOC)随深度的变化, 该沉积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沉积单元, 其中上部25.5 cm的沉积层明显受到海豹排泄物混入的影响, 底部10 cm主要为未受海豹活动影响的海相沉积. 同时恢复了该地区20世纪以来海豹数量的变化过程, 该变化主要受控于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20世纪上半叶, 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 该地区海豹数量持续低迷.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南极地区捕杀海豹活动的禁止以及人类对南极生态系统的保护, 该地区海豹数量迅速恢复并在之后一直维持了较高的数量水平. 该地区20世纪以来海豹数量的显著变化表明了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强烈影响, 对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保护有深刻的意义, 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高精度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