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朱照宣 《科学通报》1986,31(23):1835-1835
分段线性Hénon映射φ:(x,y)→(1-a|x| by,x)曾为Lozi,Tél等人考虑过。我们用符号动力学的记号分析了a=8/5,6=9/25时吸引集的结构。采用记号如下。A和B是第一和第三象限中的不动鞍点。C和D是第二和第四象限中的周期二鞍  相似文献   
2.
张弛振荡的分频锁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照宣 《科学通报》1987,32(1):22-22
本文用圆周的微分同胚理论解释张弛振荡电路在外周期激励作用下分频锁相现象,并确定锁相的参量范围.理论结果与实验相符。 一、模型 设张弛振荡由一阶方程支配:  相似文献   
3.
心勺.‘,吞心.‘入1﹃鱿,份,﹄守,奋心矛笠,e ireadian rhythmelustered dustcoarse一gralnlngeomPlex singularityeolloeationeonneetionismConVeCt1Oncorrelation 昼夜节律集团形尘埃 粗粒化 复奇异性 配置 联结论 对流 相关eritieal ~e luster rvdimension ~exPonentCt1SIScryPtoncu弓Peyele I高界的 临界丛 临界维 l右界指数 激变 隐子 尖拐环,循环,周期.、乡‘、记片、心‘、州,卜记片,,宁.弓‘、州,卜峭片裙城、弓洲、峭片记挑、褚片、记‘闷城、诸泞弓冲弓胃晰弓月、弓片、弓鸿、弓‘,褚‘叼,卜弓片弓片,记片、记片、端汽、记…  相似文献   
4.
i eddy 涡流 finite analysis 有限分析: buttcrfly--effect 蝴蝶效应 fluctuation 涨落:entropy 熵 f0Id 折叠:envelope 包络 fractal 分形,分形体:epidemic 流行病 ~geometry 分形几何学; crgodicity 遍历性 fragile site 脆点(脆性位点): error-burst 误差突发 fragmentation 支离破碎性;extra-sensory perception(ESP) 超感觉现象 frequency locking 锁频’ finalty 目的性,终态 fuzz~ 模糊‘英汉对照新学科词汇(五)@刘洪 @朱照宣~~…  相似文献   
5.
我曾赞成用“临境”(《光明日报》1997年1月16日四篇之一),当时的想法一是它接近于“灵境”,二是和日语用法相同。看了众多的讨论(包括金吾伦在《光明日报》1996年10月27日和在本刊上的两文),觉得还需讨论才能找到合适的术语。下面说两点:1.能否不出现“虚”字?我曾说英文字virtual本义“虚少实多”,并引了香港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的例句,其中把“virtual ruler”汉译为“真正的统治者”。有意思的是,朗文词典又出了新版(1995,但只有英语,还未见英汉),这一例句保留了,而virtual ruler由皇后变为总统夫人,说明词典编者做了稍微的现代化而已。对virtual reality的汉译,能否有了“拟”,把“虚”省了?赵凯华建议用“拟真”,如考虑到金吾伦对reality的推敲,可以改用“拟实”。主张用“虚拟现实”和“虚拟实在”者,也可认为是把四字缩为两字。2.要留有“后路”。后路指应考虑复合词或有上下衔接词时避免歧义。原来用四个汉字代表virtual reality的,在复合词里也通常会取其中部分。金吾伦文中的virtual corporation,virtual library,可分别称为拟实公司、拟实图书馆。遇到统称的virtual reality,在汉语里如嫌单用“拟实”太别扭,可根据上下文加字,如“拟实技术”,又如建筑设计所用的“拟实环境”(见《科学》1996年4期)。  相似文献   
6.
经过7年的工作,《力学名词》(第一批)已审定、定稿付印,将在1993年公布,这次公布的名词,共2500多条,分成5个部分:通用词(普通物理中力学部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以及其他(交叉,应用学科和新分支),除了委员会成员的工作外,学会一些专业会议(如“三流”专业会议)和个人(如梅凤翔)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定稿前由主任委员季文美详细审核,并经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聘请力学界郑哲敏、朱照祥、卞荫贵、白以龙四人复审。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们感受深刻的是以下两点体会。一是名词(术语)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它的长期性表现为通过教育、大众新闻媒介等,一些公布的名词将会传播开,但一般不是立竿见影,当时有成效,而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实践,这些名词能否站住才会见分晓,借用自然科学中的行话,它时间常数的数量级是101到102年,不妨以这几年开过的数次“一字会”为例,所谓一字会,指全国名词委员会为了一个字或词(如ergonomics工效学,robustness鲁棒性),有时是几个词而专门召开各行各业参与的协调会,“矢量”还是“向量”,数学界和物理界有过几十年的交往史(大概从30年代始),先是互相尊重对方,接着是各自坚持,钱三强主任曾主持过“一字会”讨论,其结果仍是物理界称“矢量”,数学界用“向量”,对于我们力学工作者,何从何适,有些麻烦,但现在看来,简易“拍板”审定在一种上,并不是合适的办法,1992年11月的一次会上讨论“压力”和“压强”(英文都是pressure),其结果也只是沟通情况,无法强求有些工程行业中将单位面积受压力的pressure由“压力”改为“压强”。从50年代开始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阐明“压力”和“压强”之间差别以来已有40年,现在也只是初见成效。二是我们应逐步形成适应汉语汉字特点的术语学,术语学(terminology)已成为一门学科,已有奥地利、加拿大等不同学派,它也有一些普遍成立的原则如一词一义,但是,根据汉语汉字的特点,我们还得补充一些,各界现都赞成“约定俗成”的原则,而这个原则起源于春秋时的《荀子·正名》;又如,一个方块字一个音的特点,确定了汉字个数以2为使用频率最高,因它易于传播,又不象1个汉字的术语在语言(不是文字)中不易辨识,也许这可称之为“2314”原则,即2字最好,3字次之等等。又如人名地名译名,一般都赞成“名从主人”原则,据此Duffing应是杜芬而不是达芬,Mathieu应是马蒂厄(更接近的是马丢,但又要考虑到汉字字面上的“雅”)而不是马修。但是,汉字读音又应以普通话为基础,有些地方方言中l音n音不分,苏联人名Arnol’d中“no”音节,两种译法“诺”、“洛”见于同一本书,按照一位安徽学者的译法,Euler不是“欧拉”、“欧勒”、“尤拉”,而是“外娄”。“少造新字”可能也是一条,这是由计算机检索、汉字库的标准化等因素所要求的。寻找汉语文特点的术语规律,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由于名词工作的长期性、汉字汉语的特点,以及一些社会性因素(如近期港台名词的冲击),我们并不指望有这批2500词能全部站住。如果力学界广大同仁不以7年出2000词(有500词是由物理学名词中移过来的)为“低产”,我们也就满足了。关于今后,想到两点工作。这次将公布的只是第一批,以后还需要有人接着干,有些难点还留在后面。比如,在这批词中,流体力学中没有transition(由层流到湍流)这个重要词,这不是漏了,而是等待。是用“转捩(音liè)”还是用“过渡”?一词之差,反映了对湍流的不同看法,即transition相应于一个特定的雷诺数还是雷诺数的一个区间。除了这类词以外,还有各个分支学科进一步要确定的词,也会有新分支、新概念、新术语需要及早通气、统一的。希望在学会各个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中,能够想到名词工作,及时为我们提供信息。我们这个委员会是一个会两个名称。从学会系统说,我们希望能多交流,多提供信息,气氛比较宽松,数量比较多,我们同时又是“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一个分组织,名词审定批准后将由国家正式公布,这就决定了审定要严谨、慎重,数量不宜多。另一点工作是加强交流。不妨把同行业(专业或更小的分支)之间叫做微观(micro)交流,这类工作容易被注意到。还有一些宏观(macro)交流,上述的“一字会”就是例子。这类交流,也包括地域上的涵义,计算力学中,南方爱用“电算”,而北方则常用“计算机计算”。港、台和我们之间,交流刚开始,这方面希各位有机会和港、台同仁接触者多提供信息。也许,应该再有一些meso交流。不同专业之间通通气,我们和物理学、数学两个名词组织交流较多,各个工程学科的名词工作开展得比我们晚,他们审定的结果,会反过来要求我们某些词重作考虑,力学工作者和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着天然的联系,也希望提供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名词,是指汉语中的科学术语。它的统一对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意义是很明显的,譬如在充分利用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时,名词的统一是个前提。此外还可指出社会上和政治上的因素。有些名词一直影响到日常生活。今年开始,大家已感到计量统一的影响,粮票上写的是2500克,而不是5市斤。汉语名词的统一,在祖国统一大业中也是必要的。Feed back一词,香港在50年代用“回授”,现已和国内一样叫“反馈”。但在香港、台湾流行的“电脑”一词,目前正在冲击原来的“电子计算机”一词。将来会统一到哪一个?目前难于预测。这里就涉及名词应该怎样统一的问题。不妨介绍尖锐对立的两种做法(我们的工作只能两者折中)。一是马宾、林立《中国文字改革的几个问题》(1986,展望出版社)提出的,一些国际共通词,不用汉字而用拉丁字母。他们列举了各门学科中在英、德、法、俄四种文字中三同(同拼法、同音、同义)的词,共13000多条,如mathematics,physics都是,又如岩石圈,四国文字都是lithosphere(其读法可仿汉语拼音)。他们的意见确实说明了一个长远的方向,即中国文字改革的大方向,但还不能作为当前工作的指导原则。另一种意见中,专家们努力从古汉语中寻找词汇,甚至创造新的方块字。我们应该尊重固有文化,但这种做法也不应是方向。这方面有成功的例子(王竹溪的湍流、粲夸克),有并不高明但已无法改的(数学中的幂,物理中的熵),有未能流传开的(汇叫“尾闾”),有不应再提倡的(《力学与实践》1979:4中的“”)。我们的现实办法,得既照顾传统、现状,又考虑到将来。专家们提出过各式各样的原则,最常提到的是四个字——约定俗成(《荀子·正名》)。力学名词工作委员会在工作一两年后,可能也得拟出一个《力学名词命名原则》来。名词工作是长期的。不是有了权威机构、有了法令就解决问题。借用计量方面的例子。1935年严济慈《公分.公分.公分》一文抨击把centimetre,gramme,déciare都叫公分的不合理性。建国后1959年、1985年国家已两次作了有关规定。但1986年7月底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日本电影《疑惑》的台词中,还是“3公分加1公分,一共高4公分”。再如,数学界名词审定工作开始于1923年,经过十多年工作,在1938年出了有7000词条的汇编,首先是把mathematics定名为“算学”而不用“数学”。又五十年过去了,如今知道“算学”一词的恐怕不多了。下面用些具体例子说明不同的难度。有些词在不同学科中已经约定俗成,容易统一。伺服马达和英文音相近,音义兼顾,这是少有的例子。laser曾叫莱塞,没有行通,还是用钱学森提出的激光。熵、焓是生造的汉字,但不必再改。泵(刘仙洲提)造得比熵好,虽从拉丁化看又不如帮浦(这词连《辞海也不收),也不必改。流变学定得比英文还要确切,Bingham造的rheology只有流的意义有一类词,略有争议,也许先规定第一、第二,用上一阵再说。英文中的mechanical,汉语中用机械或力学,视上下文而定。压力就是压强,如同时采用,得加说明性的定义。量纲、因次,已逐渐统一到量纲。有三个S起头的英文字,steady,stable,和stationary,含义不同,在汉语中也会逐渐统一到反映这种差别的词。还有一些词也许短期内确定不了的。人为地规定第一第二也无济于事。如向量、矢量,又如摄动、微扰。可以举一个常用词,声还是音,可能得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见《力学与实践》1980年2期,如超音速和超声波,录音机和噪声,音乐和声乐)。涉及人名、地名的词,其命名原则更非单个学科或自然科学界所能解决的。以上举些例子,说明名词工作的性质和难处。我们不象数学界或物理学界有几十年名词工作的经验,但他们(以及其他学科)的经验可以借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殷切希望不是名词组织成员的与会同志也来关心这项工作。〔编者按〕:此文是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朱照宣在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理事(扩大)会议上发言的节选部份。他对名词工作的意义、方法都提出了简洁明了的看法,还叙述了某些有趣的提法和观点。有些观点和做法,可能还可以进一步商讨。在此我们将此文向大家推荐,希望大家来稿,谈谈各人的看法或交流工作上的一些经验。群策群力,使得名词审定工作开创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15日,钱三强主任召开一个“一词会”,专门讨论vector在汉语中用“矢量”还是“向量”。参加的有数学、物理等各有关学科的同志。在会上讨论的,后增加了load一词(荷载、载荷……)。关于“矢量、向量”的争议过程是有趣的。在五十年代以前,数学界定为“矢量”(如见1938年的《算学名词汇编》),物理界则用“向量”。五十年代后,可能各自为了尊重对方,数学中改为“向量”,而物理中又改为“矢量”。三十多年过去,目前则有些相持不下。如果把双方的理由写下来,都可罗列若干条。见仁见智,这里不想重复。我的工作范围是力学术语。力学介乎数学和物理之间,在科研和教学中,力学界是两者并用,很希望早日统一。那天,“一词会”的结果却有些令人失望。除了明确“vector”作为单词时定为“矢量,又称向量”(即以“矢量”为第一选择)外,对于所有的派生术语则物理中仍用“矢量”,数学仍用“向量”。于是“state vector space”则将成为“态矢空间”和“状态向量空间”并存。假如三十多年前不是相互“谦让”而是有一方坚持,今天不会有这场争论。三十年来,规定的术语薰陶了一代人,如今派生术语“子孙绵延不绝”,要改动就有人觉得不习惯。其实,我们这个机构的工作主要着眼于将来,对于当前并不有完全强制性。即使统一了,力学界在短期内的学术论文中,仍是各自选择熟悉的写法,出版社的编辑仍可能为了一个词把几十万字的稿件从头到底改来又改去。但是,对照五十年代初,规定了“pressure”用“压强”而不用“压力”。由于这些年内中学教科书的影响,在力学界用“压强”也已较“压力”普遍。当然,“压强”在含义上明显优于“压力”(同指单位面积所受力),而“矢量”和“向量”实在分不出上下。因此为了统一,不妨采用领导拍板、投票表决,甚至“抓阄”确定也可以。为了三十年后,不应该“小不忍”而影响“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9.
今年5—7月间,《红旗》编辑部哲学组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全国科协、北京市自然辩证法学会筹委会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曾先后联合召开了几次自然辩证法座谈会,一部分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应邀参加了座谈,讨论了在科学技术工作中如何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有的已先后在《红旗》、《光明日报》和本刊上发表了。本刊这一期又挑选一批发言予以发表,以供大家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