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广植 《科学通报》1978,23(10):616-616
Knorr-Paal缩合曾被片面地把它与呋喃、噻吩等概列为通过烯醇化缩合的反应,这就掩盖了它的反应原理在合成化学上的通用性并阻碍了它的推广前途。现在它的反应机理已初步揭示,发现这个机理不单在杂环合成上有用,在生源式合成和生物合成的研究上也有广泛用途。大家知道鉴定羰基化合物有一些简单的试剂反应,在机理上这些反应与Knorr-Paal反  相似文献   
2.
曾广植 《科学通报》1960,5(12):359-359
利用同位素作示踪的时候,合成标记的有机化合物是很重要的一环。一般的办法是采取化学合成、化学交换、或生化合成的方式。这些方法手续都很繁琐,人们感觉有必要寻找更好的新途径。由最早齐拉-却满斯(Szilard-Chalmers 1934)的利用有机卤化物来制造没有载体的同位素的启示,发展了利用反冲原子以标记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继之有利用加速离子来代替反应堆中的热原子以进行化学反应的方法。后来发现,以同位素直接替换有机化合物中的相应元素  相似文献   
3.
曾广植 《科学通报》1980,25(18):856-856
由于还没有一个化学受体膜模型能阐明现有关于味觉的实验数据,为了推理工作有必要提出一个板块振动生物膜新模型.这模型中有迄今被忽视的疏水桥键.若没有这种桥键的联系与必需脂和胆固醇的相互调节,千差万别的高级生物膜就难以形成.它们在加固或软化双层膜结构以促进必要的相变方面也有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对生物膜和辣味剂结构的研究,曾提出一条C-9药效规律。其适用范围能否扩大到甜剂结构的改进?这在我们合  相似文献   
5.
味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觉,是生物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能,是物理能量或化学物质刺激到生物体的某一通常叫“感受器”的部位后,对生物所产生的映象和(或)反应.一般将视、听和触觉称为物理感;将嗅、味和其他一些化学感(包括粘膜、皮肤或触角等,对刺激性物质,诸如有毒气体的感受)称为化学感.目前,人们对视听感受器的原理,以及色彩音响的理化属性,均有较好的研究成果,已能预测大多  相似文献   
6.
《味感传导的波动性》一文作者早在我刊4卷6期上已提出“板块振动的生物膜模型”,引起人们兴趣。这次又从上述模型出发,结合味觉受体的概念及最新实验事实提出了“类脂板块波动的味信息传导学说”。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化学信息的传导途径及生化机制,颇有见地,当为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中期,作者由于研究药物设计和味觉的“构-性”关系,当时感到还没有一个化学受体膜模型能阐明味觉的机制。为了推理的需要,作者根据此时生物膜模型的最新成就,用有机结构理论加以对比和归纳,并以进化论观点进行推敲,提出板块振动的生物膜模型。这模型中包含有原核生物膜所缺乏的必需  相似文献   
8.
曾广植 《科学通报》1983,28(16):983-983
1966年,Mazur等在合成一种四肽,催胃液素时,偶然发现了一种新的甜的化合物L-Asp-L-Phe-OMe,其甜度是蔗糖的100—200倍。它被认为是一种良好的甜味剂。但是我们觉得,这个化合物的一个组分,L-苯丙氨酸对许多患苯酮尿病的人来说(每一万人中至少有一人患这种病),毒性甚大,因为他们有遗传性代谢缺陷,不能将苯丙氨酸代谢到它的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9.
曾广植 《科学通报》1980,25(23):1094-1094
味受体分布在味细胞膜的某些板块之上,当受体块为适当刺激物的量子交换所激发而跃迁至一定的振动能级后,由于共振原理,膜中所有尺寸相同、组成相似的板块均将随之作频率相同的共振,由是味信息乃传送到味神经末梢。板块相变及其媒介也能用以阐明许多生物膜的特性,诸如麻醉作用、蛋白-脂质相互作用、成帽、通透、粘接、融合、分裂、吞饮等等现象。在这些过程中疏水桥键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10.
对于呈味物分子结构的研究,历来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对此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读一下《呈味物分子结构变更时的味道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