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慕士塔格冰芯中的甲酸、乙酸记录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慕士塔格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 其22.56 m长的冰芯中所记录的甲酸、乙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86.6±160.1和136.4±133.9 ng/g. 冰芯上部的甲酸、乙酸和硝酸根离子的含量都比较高, 并且甲酸和硝酸根离子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可能与这两种离子都是来自于内陆有关. 甲酸、乙酸含量随深度呈现周期性变化, 它们之间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慕士塔格冰芯中这两种酸的含量都高于南极洲和格陵兰, 可能与慕士塔格是中低纬山地冰川及其周边地区人类活动有关. 初步推测慕士塔格冰芯中较高的甲酸记录可能与近些年我国建筑装修、装饰业的兴起大量使用甲醛有关.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期冰川状态失常与灾变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除南、北极地区之外全球最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近百年来,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整体处于缓慢退缩状态,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以东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地区冰川相对稳定甚至部分冰川前进为特征的"喀喇昆仑异常"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一种表现形式;而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冰川加速退缩则是这一地区冰川失常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高海拔地区的异常升温是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重要驱动力.另外,这种冰川状态失常还与气候变暖背景下的西风和季风大气环流过程有关.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冰川状态失常直接导致冰崩、冰湖溃决等灾变风险的增加.应对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冰川状态失常的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冰川变化监测与研究,加大冰川灾害防范力度.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南部岗日嘎布地区冰川严重损耗与退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性冰川由于所处位置降水量大、气温高, 因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 针对藏东南海洋性冰川, 通过冰川表面物质平衡监测、GPS冰川末端位置测定、冰川雷达测厚以及地形图与卫星遥感图片相结合的方法, 对岗日嘎布地区冰川变化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 本区冰川经历了严重的物质损耗与退缩. 南坡的阿扎冰川冰舌末端由于表面强烈消融而形成长约6 km的表碛覆盖区, 冰川末端呈现出加速退缩的态势. 北坡的四条冰川物质平衡观测数据显示, 2006年5~2007年5月冰川表面出现较大亏损, 冰川退缩速度为15~19 m. 此外, 与面积较大的冰川相比, 小冰川呈现出更为明显的退缩状态. 气温升高造成的本区冰川强烈物质损耗及占本区冰川数量众多的小冰川的“消失”将可能会对本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局地气候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孔子的仁     
“仁”这个词在孔子之前就已出现,但是把仁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的。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的仁,在孔子的时代尚属新的概念,因此,就连孔子的学生对仁所包含的思想意义也并不完全清楚。由于这个原因,孔子的学生探求仁的意义较多,孔子对学生就此问题所作的解释也较多,这从《论语》中的记载就可以得到证明。在一部篇幅不长的《论语》中,仁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竟高达一百零九次。看看孔子对仁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孔子常常是从不同方面或不同角度去解释仁,有的甚至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形或在不同的情境下解释仁。所以,孔子所说的仁究竟包含一些什么思想意义,古往今来,学者们众说纷纭。特别是当今科学门类越分越  相似文献   
5.
慕士塔格冰芯记录的近50年来碳质气溶胶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分析方法对慕士塔格冰芯中1955~2000年的碳质气溶胶含量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冰芯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较高, 其平均值分别达到61.8和32.9 ng·g-1, 并且呈现强的年际变化, 其波动范围分别为17.7~216.7和6.5~124.6 ng·g-1. 尽管该冰芯平均32.9 ng·g-1的EC含量较同时段的阿尔卑斯冰芯EC记录(100~300 ng·g-1)要低, 但却是格陵兰冰芯记录(2~6 ng·g-1, 平均2.3 ng·g--1)的14倍, 这对该区46 a来雪冰反照率有重要的影响. 该期间慕士塔格冰芯碳质气溶胶含量经历了2个高值期(1955~1965和1974~1989)和2个低值期(1966~1973和1990~1995), 并在近期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对该冰芯SO42-含量的分析及与OC/EC含量的比较, 初步断定沉降于该区雪冰中的碳质气溶胶的来源是以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为主.  相似文献   
6.
7.
青藏高原是南北极之外冰雪储量最大的地区,也是亚洲10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其水循环变化会影响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水汽传输是青藏高原水循环的关键过程.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是研究水汽传输过程和机制的新指标.本文回顾了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垂直剖面观测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青藏高原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自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以来,本研究团队建成的全球最大的同类地表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网,及结合浮空艇技术,开展的国际前沿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三维传输过程观测研究新进展.今后,我们将通过多学科交叉,继续拓展高精度三维(地-空)水汽稳定同位素多尺度连续观测,并结合地球系统模型,从而全面、准确地认知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水汽传输过程和水循环变化机制,以服务于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的水安全战略和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8.
慕士塔格7000 m海拔处钻取的一根长度为41.6 m长的冰芯中的总β活化度随深度变化不仅记录到了1963年热核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参考层, 而且更清楚地显示了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灾难所产生的放射性峰值. 这标志着这一核灾难事件清楚地保存在中国西部帕米尔高原高海拔冰芯记录中, 而且可以作为附近高海拔地区冰芯定年中另一个重要的放射性参考层.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大气氧含量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工作认为,近地表空气中氧气相对含量在不同海拔上无明显变化.然而,对采集自青藏高原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发现, 500 hPa的大气温度(500 hPa-T)、地表植被盖度及海拔对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就氧气相对含量而言,植被盖度的方差解释率为33.1%, 500 hPa-T和海拔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28.5%和3.9%,总方差解释率为65.5%;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得到氧气绝对含量,发现海拔对其方差解释率为45.9%,植被盖度和500h Pa-T分别为18.5%和14.5%,总方差解释率为78.9%.认识高海拔地区氧气相对和绝对含量与其对应的植被及气象要素间的关系,不仅对改善居住及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人类和家畜的健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对加深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的环境风险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过去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过程研究为先导,以冰芯记录为手段,进行气候环境信息的挖掘,将影响环境的自然与人为因素进行整体研究,对环境长期演变过程中的重大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特别是灾害事件进行剖析,从而提示青藏高原过去2000年来气候环境的变化特征与机理;阐明极低温环境下的微生物演化特征;揭示历史时期青藏高原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