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虹螺山—五指山是辽西重要的钼、铅、锌、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已发现大、中型钼、铅、锌、金矿床多处。文中通过对区内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特征和成矿机制的研究,确定研究区的矿床控矿条件,进行找矿靶区优选。研究认为,研究区地层控矿表现为中元古界、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中的各种灰岩、白云岩对矽卡岩型、热液充填交代矿床的控制;岩浆控矿表现为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源和部分物质来源;构造控矿表现为多组构造交汇处及多期活动复式构造带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空间。依据研究成果,结合地球化学异常等找矿标志,将杨家杖子外围、八家子外围、旧门、乔杖子划为找矿靶区,可优先安排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2.
以丙炔醇为原料,经三氧化铬氧化生成丙炔醛后,直接与苯胺反应简便地合成了β-苯胺基丙烯醛缩苯胺.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6.3mL(0.10mol)丙炔醇中加入8.5g(0.085mol)三氧化铬的硫酸水溶液,氧化反应2h后,有机相在冰浴(200mL)冷却下再与25mL(0.25mol)苯胺和63mL 10%盐酸反应得到β-苯胺基丙烯醛缩苯胺盐酸盐,收率为48.4%.将该盐酸盐溶于甲醇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β-苯胺基丙烯醛缩苯胺.  相似文献   
3.
橄榄石是上地幔的主要矿物之一,它的相变对于认识地幔不连续面的成因,整个地幔的物质组成和演化、地幔对流、俯冲板片深源地震等地球深部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中国地质大学地球深部研究实验室多面砧压机进行了2种成分的橄榄石(Fo100和Fo90)在压力为14.1~20GPa,温度为1400℃的相变实验研究.压力为14.8~15.6GPa时,Fo90和Fo100均转变为瓦兹利石(α);而在14.1GPa实验中,Fo90完全转变为瓦兹利石,Fo100则仍为橄榄石(α).瓦兹利石具有2种产状:破碎的粒状结构(粒度大于100μm)和微晶集合体(微晶粒度小于10μm).瓦兹利石拉曼谱图中显示722~723和917~919cm-1特征峰.随着压力升高,实验产物中出现更多的呈微晶集合体结构产出的瓦兹利石,表明实验压力离橄榄石相变边界越远,瓦兹利石成核密度越大,导致体系Gibbs自由能下降,高压相矿物颗粒生长受到抑制.但由于瓦兹利石成核活化能很小,因此实验产物中均有大量呈微晶集合体产出的瓦兹利石.实验产物的显微结构特征对解释陨石中出现瓦兹利石的产状提供高温高压实验启示.压力为19.5和20GPa时实验产物为林伍德石(γ),其中压力为19.5GPa的实验中Fo100中瓦兹利石和林伍德石共存.实验产物林伍德石为自形粒状(颗粒度为10~20μm),三联点结构发育.798和840cmμ1为林伍德石的拉曼特征峰.综合本次研究以及前人地震探测结果表明,中国东部上地幔复杂结构无法用单一的橄榄石体系相变来解释,其他矿物(如辉石-石榴石)的相变及其与橄榄石体系相变的相互影响可能导致了该地区上地幔具有复杂的结构.因此进一步开展复杂体系(如橄榄石+辉石体系)的高温高压相变实验研究,并在已有地球物理探测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地质-岩石学模型,对探讨中国东部地区上地幔复杂结构形成的物理机理,影响因素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英语学科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该如何在这一发展的大潮中前进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