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简单酸铵盐为原料,采用不同的磷钼锑比,在控制酸度、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分步反应的方法,合成了以锑原子取代的钼锑磷杂多酸铵盐,并用稀酸溶液、乙醇溶液蒸发结晶。又以钼锑磷杂多酸铵盐为原料,用离子交换、真空抽吸等提纯方法,制得了相应的固体钼锑磷杂多酸。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用滴定曲线、电子吸收光谱、X 射线衍射等方法初步地研究了它们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研究马尾藻生产褐藻酸钠产品的粘度的影响因素,提出工业生产操作中最佳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现行元素周期表作了合理的改进。它是在保证元素的原子序数顺序连续性之下,严格按元素的原子基态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列为一组,F族因其特性合为二个组。横行为周期,共八个周期。得到有明显区别的三个族群,根据其核外电子排布,定为A、D、F三个族,称三族型元素周期表。整表严密而规正,又有理论依据。并保持了现行周期表的规律性与基本型式,改进了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等摩尔系列、摩尔比、制备法研究了 Al—CAS—CTMAB 多元络合物的组成,得到:Al∶CAS∶CTMAB=1∶3∶2、1∶3∶4、1∶3∶10、1∶3∶2和1∶3∶4多元络合物是计量组成络合物,它们均难溶于水。当 CTMAB 浓度较大时,以1∶3∶4络合物为中心,外绕6个 CTMAB 胶束,形成1∶3∶10高次胶束络合物,并由胶束增溶而溶于胶体溶液中。灵敏度的提高和最大吸收波长移动是由于逐级形成络合物。并提出了可能的络合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分光光度测定钾的方法不甚多,而能达到测定矿石中钾的分光光度方法就更少。自1967年冠醚问世以来,由于冠醚和钾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并能进一步形成多元络合物,为钾的分光光度测定开辟了新的途径。我们按 Pedersen 报导的方法合成并精制得分析纯的二苯骈—18—王冠—6,合成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6.
奚干卿 《自然杂志》2000,22(2):121-123
在翡翠股贻贝和栉江珧两种活体内发现一种海藻,根据其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确定为红藻类江蓠科的一个新种:贻贝活体内寄生江蓠。这种海藻的根紧密地生长在贻贝、江珧肌肉中,枝条穿过壳间缝伸展于海水中,揭示了这种植物与动物之间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系理论是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它表述了元素的性质是原子序数的周期性函数,并依照这个规律把所有的化学元素组织在一起形成系统,称作化学元素周期系,周期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各种式样的周期表。把元素分类,分成元素群,按群体性质来掌握化学元素的总体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是以元素的性质为限的,至多预见能形成什么样的离子,至于元素离子的性质,化学反应能力,有些什么样的规律等是不属于元素周期律理论范围了,而过去对离子总体规律的研究是不多的,应该看到,化学反应主要是在离子(广义)间反应的,即使是两个元素反应,产物一定有离子,所以对元素离子律的研究其  相似文献   
8.
在酸性介质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简便方法一步合成了[(NH_4)_3PO_4·_3··8H_2O,并采用乙醇溶液蒸发结晶,用元素分析、可见光谱、pH值曲线、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它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分步反应的方法,以不同的磷钼钒比,直接合成了三种1∶12系列钼钒磷杂多酸铵蓝,并详细考察了它们的生成条件。通过元素分析和电位滴定,确定阴离子的组成分别为:H_2[PMo_2~ⅤMo_9~ⅥVO_(40)]~(4-),H_2[PMo_2~ⅤMo_8~ⅥV_2O_(40)]~(5-)和H_2[PMo_2~ⅤMo_7~ⅥV_3O_(40)]~(6-)。根据电子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和结构,表明它们都属于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等摩尔系列、摩尔比、制备法研究了 Cr-SAF-TritonX-100的组成,得到:Cr∶SAF∶TritonX-100=1∶4∶2、1∶4∶20、1∶4∶50三种,其中1∶4∶2、1∶4∶20络合物难溶于水,其固体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和全分析。1∶4∶50是形成的高次胶束络合物,并由胶束增溶溶于胶体溶液中。增敏和最大吸收波长红移是由于逐级形成络合物。本文并提出了可能的络合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