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考虑到星系演化与旋臂结构间可能的相互影响,在本文中讨论缓慢演化着的星系中的密度波理论。理论的出发点,是用轴对称不稳定基态代替通常的稳定基态,求出了在星系盘中旋涡状密度波列的色散关系、波作用守恒方程和波能量方程。文中着重阐明了以下几点一般性结论:1,密度波与星盘的较差运动交换能量。2,从理论上可以把导波和曳波区分开来,由星系演化的趋势,膨胀或是收缩;可以确定星系中是曳波或是波导占优势。3,对于只能观测到曳行臂的星系,星系的演化特征是膨胀。4,对于银河系,在太阳附近的膨胀速度(?)12公里/秒,演化时标(?)10~9年。  相似文献   
2.
刘永镇 《科学通报》1983,28(3):159-159
近年来,从星系和星系团在空间中的三维分布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在一些超星系团的附近或超星系团之间有一些大尺度的空间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现在能观测到的星系非常少。这些缺少星系的空间区域,现在称为宇宙中的“巨洞”(big hole或void)。至今已发现的巨洞的尺度和超星系团(二级星系团)的尺度有相同的量级,由观测资料所估计的最大直径达到几亿光年。  相似文献   
3.
如果考虑到星系盘中主要的非力学能量交换过程(恒星形成及其对气体的加热),就能够对星系密度波的维持以及恒星臂与气体臂之间的相移两个问题,统一地加以解释。应用文[1]和[2]中发展的理论,本文中具体计算了M81、M51两星系的恒星臂与气体臂之间的相移。给出了两星系的星臂及气臂的式样,与21厘米射电观测结果比较表明,理论与观测基本上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4.
刘永镇 《科学通报》1980,25(16):734-734
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已能观测到离我们100亿光年以上的距离.在观测所及的空间范围内,可以观测到几十亿个星系.虽然星系在形态上和结构上是多种多样的,但由观测已经确定了表征星系的几何和动力学特征的一些参数和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主要的观测参数和关系是:  相似文献   
5.
超光速运动及河外射电源的超光速膨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指出:罗仑兹转换只能描述亚光速运动,因此狭义相对论不能否定超光速运动的可能存在。如果我们假定物质可以以一种真实的大于真空中光的速度运动,则可建立起一种新的理论。作为例子我们讨论了史瓦西场中的超光速运动,它表明史瓦西场中的类空测地线当适当选择中心场的质量时,能与河外射电源的超光速膨胀的观测数据很好地符合。由此可确定这些源的质量约为10~(12)—10~(13)M_⊙。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