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详细的镜下矿物组合观察、单晶结构和电子探针成分测定,确定了南极拉斯曼丘陵与条带状堇青石-柱晶石片麻岩互层的片麻岩中产出的氟磷镁石Ma5bc新多型,氟磷镁石与磷灰石共生并以造岩矿物出现.贫钙不是氟磷镁石形成的必要条件,关键在于F,P和Mg供应充分,而钙对镁的活动相对不足,否则,将只能形成磷灰石.本区强烈发育的深熔作用可以造成浅、暗组分的分异和分别集中,F,P易集中于暗色富镁铁组分中,达一定浓度时即形成氟磷镁石.成分因素可能决定了氟磷镁石的出现与否,温压条件则导致氟磷镁石多型的变化:较高温环境下为无序多型,之后经历较缓慢的降温冷却过程后转变为有序多型,本区即Ma5bc多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详细的镜下矿物组合观察、单晶结构和电子探针成分测定,确定了南极拉斯曼丘陵与条带状堇青石—柱晶石片麻岩互层的片麻岩中产出的氟磷镁石Mα5bc新多型,氟磷镁石与磷灰石共生并以造岩矿物出现.贫钙不是氟磷镁石形成的必要条件,关键在于F,P和Mg供应充分,而钙对镁的活动相对不足,否则,将只能形成磷灰石.本区强烈发育的深熔作用可以造成浅、暗组分的分异和分别集中,F,P易集中于暗色富镁铁组分中,达一定浓度时即形成氟磷镁石.成分因素可能决定了氟磷镁石的出现与否,温压条件则导致氟磷镁石多型的变化:较高温环境下为无序多型,之后经历较缓慢的降温冷却过程后转变为有序多型,本区即Mα5bc多型。  相似文献   
3.
罗迪尼亚-冈瓦纳古陆演化中的东南极陆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冈瓦纳古陆的研究已经有百年历史,而东南极又成为冈瓦纳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地质考察与构造热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科学家成为国际上最早一批阐明冈瓦纳古陆,特别是东冈瓦纳陆块形成于5亿年前的"泛非"期构造运动的科学家.通过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质调查,查明格罗夫山主要出露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深变质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紫苏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和花岗岩属铝质A型深成岩系列,而长英质和镁铁质麻粒岩则来自岛弧、洋岛和洋中脊环境的表壳岩系列.测区以低角度面理构造为主,局部出现强剪切变形带.韧性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D1与前泛非期的构造事件有关,D2相应于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D3则可能反映泛非期造山作用后期的伸展作用.变质反应结构多显示为简单的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镁铁质麻粒岩可鉴别出3个阶段M1的温压条件为800℃,9.3×105Pa;M2为800-810℃,6.4×105Pa;M3仅650℃.代表性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U/Pb的离子探针分析显示峰期变质年龄集中于529±14Ma,花岗岩侵位年龄534±5Ma,细晶岩脉年龄501±7Ma,属于"泛非"期构造热事件.这些地质新证据显示在东南极内陆存在着一条从普里兹湾、格罗夫山到南查尔斯王子山的巨大"泛非"期造山带,将传统认为10亿年来始终稳定的东南极地盾一分为二.这条造山带可能向北与羌塘陆块相连,应当是冈瓦纳拼合过程中的又一条重要缝合带.  相似文献   
4.
五台地区滹沱群底界时代: 玄武安山岩SHRIMP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台地区古元古界滹沱群底部砾岩层中发育浅变质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 详细的地质调查确认其与上下沉积岩层为整合关系. 对该岩层中玄武安山岩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年龄测定, 主要年龄结果分为两组. 较老的一组锆石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433~2558 Ma, 与五台-阜平地区地壳形成时代一致, 推测为岩浆穿过地壳时捕获或火山岩沉积时陆源碎屑岩带入的锆石; 较年轻的一组锆石13个点的207Pb/206Pb年龄非常集中, 其加权平均值为(2140±14) Ma. 该组锆石U含量极低(多数<50×10-6), Th/U比值高(0.49~1.11), 为基性岩浆成因锆石. 因此, (2140±14) Ma就是玄武安山岩的岩浆锆石结晶年龄, 代表滹沱群的底界时代.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滹沱群形成于早元古代中期, 是不同于五台运动的另一次地质事件的记录, 很可能与华北中部2.2~2.1 Ga的裂谷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