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9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改革开放那一天起,就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而资本主义市场的最大特点就是生产过剩,西方国家强大的生产能力便通过进口向中国转移,过剩的特点最终便在中国市场体现出来。经济过热和太多的进口既造成产能过剩,又抑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部分国民缺乏消费能力,专家把这种现象称作“经济早熟”。  相似文献   
2.
仲大军 《科技潮》1998,(4):20-22
在不久前闭幕的九届人大会上,人们盼望已久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终于亮相。基本原则是:机关干部应精简一半。目前中央和国务院机关干部有4.8万人,将有2万人被精简,坐惯了办公室、动惯了笔杆子和动惯了嘴的人,今后将以何谋生?几天前,国家计委某研究所的一位朋友说他们所可能要取消,而他们这些人就需要找后路。尽管他已经联系外贸部的一个部门,可这位先生仍顾虑重重:新调的这个单位将来是否也有可能被减掉?没有铁饭碗了!不要说二三十岁这代人,就是四五十岁的人也面临新的考验。这次机构改革,先拿中央、国务院机关  相似文献   
3.
周林频谱的崛起科技发明往往有着同源同步性。周林频谱仪这种产品也许最早从红外科学(甚至TDP)获得了某种启示,但却另辟蹊径成为全新产品。任何事物的出现都超脱不开大的环境背景,但如果说TDP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得政府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在发展中的角色,毕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质量的提高,还要求政府在教育、就业、生产经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育、娱乐、信息等方面能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政府官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仍没有摆脱旧体制的惯性,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常常越俎代庖,直接过问甚至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把抓经济片面理解为由政府直接出面招商引资,或者向上级要政策、要资金、要项目。这种观念与做法,虽然也能取得一些效益和成果,但从长远来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甚至会滋生消极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经济增长的几大关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中国经济减速,更多的人在议论内需不足。但为什么内需不足?盲目地增加内需是否可行?本人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一些问题。环境污染每年使中国经济损失多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在今后20年间,至少有这4种因素在驱动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制约因素也不可视而不见。举例来讲,大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交通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在世界发生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相继建立了福利制度?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是内需不足,也就是消费不足。以1998年的统计数字来看,全年居民储蓄增加8000多亿元,年底将达到5.4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8%。而商品零售总额年增长不到7%。两者相比,可以看出国民存大于支的意愿。消费不足由此影响到企业产品滞销,限产压库,微利甚至亏损。这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表象。前几年,社会消费的年增长率都在13%左右,1998年一下子掉了许多。为什么消费上不去了?原因有很多,如  相似文献   
8.
冷静的思考。独立的思考。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众多的国家有必要发展那么多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吗?为什么不开拓那些没有消费能力的农村市场?为什么依然保持着一幅城乡二元结构的贫富差别?愿理性的呼声不要显得太微弱!  相似文献   
9.
仲大军 《科技潮》1998,(7):24-25
中国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下一步启动经济从哪儿人手?人们都十分谨慎。由于这些年里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今后一不小心,还可能陷入重复建设的陷阱。然而,正在人们困惑之际,朱总理在谈到施政纲领时的一句"科教兴国",使人增大了想象空间。是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什么不能是教育?时下人们热谈知识经济,智力投资是否也是投资?为什么不能新建几所大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三味书屋每周六下午定期举行的周末读书座谈会上,一群主要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人文学者对知识经济提出新看法。他们的主要观点是:知识经济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更应体现在社会科学领域。智力资本推动的应当是全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