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因文求义论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反之,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相似文献   
2.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而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一个系统,词汇与语法密切相关.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词汇,由于词汇与语法的密切关系,因而明训诂必须通语法.实践证明,词语训诂(含校勘)只有与语法分析结合起来,其正确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东莞木鱼歌是东莞方言歌,里面充满了东莞方俗词语.择取其中十六个词语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5.
禅籍中“得”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本为动词,其本义为“得到、获得”。在禅籍中,它由其本义发展繁衍出不少新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和用法既不见于隋以前的文献中,又不存在于现代汉语中,诸辞书也皆未载。由于禅籍都是用唐宋口语写成的,因而禅籍中“得”的这些特殊的意义和用法,也就突出地反映了唐宋口语中“得”的意义和用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异体字造成使用与传播上的讹误和混乱以及识认上的困难,但也为我们考音考义提供了更多的形体,因而在训诂方面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有:明本义、考文字,破通假、求词源.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禅宗语录中保存有大量这一时期特有的词语,这些词语的意义很特别,有些更因设计文字形式的讹变而难得其解,本文试择数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8.
"据文理校释"就是通过考察文理以校释字词.而所谓文理,从本质上说,就是词语搭配关系.写文章既然要讲究文理,那么行文中的遣词用字就必然要受到文理的制约,因而我们也就可以利用文理对遣词用字的制约关系来考释词义、校勘文字.  相似文献   
9.
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了ZnFeTi三元体系中存在的三元新相T的晶体结构证实了含Ti镀锌时,在ζ与纯锌覆层上形成的化合物不是 Γ1 相的延伸,而是一个三元新相通过对该相的单相样品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确定了该相在5~85°范围内的特征峰值并通过尝试法程序Treor90成功指标化了该相的晶格类型及晶格常数,得出其为立方晶格,晶格常数a=b=c=13.910 11 ,α=β=γ= 90.0°指标化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十分吻合同时,通过与Γ1相的X射线衍射图谱进行对比发现T相与 Γ1 相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峰该结果对分析Ti在热浸镀锌过程中的作用及锌渣形成和检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俊先生《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是近年来对敦煌写本诗歌进行全面而系统整理的巨作,但在原卷辨认、文字校勘方面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