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禀反应坐标法(简称IRC方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有效方法。此方法是福井谦一首先提出,后由福井谦一及其合作者们在理论上和应用上作了一系列工作。 鉴于含硫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生化矿物、冶金、化工、  相似文献   
2.
Mayer及Mark提出:树胶(Balata)的长分子鏈的构造,对各双鍵而言是反式;天然橡胶則为順式、这一观点,由Fuller和Bunn的工作所証实,因而定性地解釋了树胶,有相同的化学組成,而又有不完全相同的物理性质的事实,例如它們彈性时差別就很显著、Wall(1943)想以平均长度的計算結果,米进一步闡明这一点,由于他假定分子內部是自由旋轉运动,因此結果不佳、唐敖庆(1951)考虑了分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推导出非齐次Helmholtz方程格林函数的双中心重叠域球坐标展开式的基础上,求得了原子氛重叠模型的分子多重散射X_α-自冾场方法的正确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Spin-Free理论讨论了〔1,3〕σ迁移反应,得到了基态和各激发态的位能面,除解释了原有Woodward-Hoffmann选择定则外,还可以区分单态、三态,对加热和加光反应的具体途径进行了讨论并求出不同反应途径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应用Thomas-Fermi-Dirac-Weizsācker(TFDW)变分方程,计算了双原子分子 XH(X=Li,Be,B)的基态总能量及轨道能级。基态总能量与Hartree-Fock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冯健男  黄旭日  李泽生  孙家钟 《科学通报》1996,41(14):1286-1288
近年来,开始了磷的原子簇稳定构型的研究.H(?)ser等利用TUBOMOLE程序选择SVP基组,对P_(12)(D_(3d))构型进行了优化,提出P_(12)(D_(3d))原子簇存在的可能.除去P_(12)(D_(3d))构型外,本文进一步探索P_(12)原子簇可能存在的其他稳定构型.本文利用从头算Gaussian-92程序,选择HF/6-31G~*基组,对原子簇P_(12)(D_(6h))和P_(12)(C_(3v))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可能稳定存在的结果.为了对比,在该程序相同基组下对原子簇P_(12)(D_(3d))进行优化.对3种原子簇稳定构型进行了谐振频率计算.结合HF/6-31G~*基组下3种P_(12)原子簇稳定构型的分子轨道和自然键轨道分析,探讨了P_(12)原子簇3种构型稳定性差异的原因.对于sp~3杂化成键的磷原子簇而言,P-P-P所成键角越接近109°28′,接近该角度的数目越多,P_(12)原子簇越趋于稳定.含有空的3d轨道磷原子,在形成磷原子簇时,3d轨道的极化程序越大,P_(12)原子簇构型越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Z标度类氢模型下,用Coulomb-Born交换近似计算“水窗”波段Sc^18+离子精细结构能级的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计算过程中对有效核电荷的计算作了修改,使其更有效地反映碰撞过程中电子的关联和相对论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Z标度类氢模型下,用Coulomb-Born交换近似计算“水窗”波段Sc ̄(18+)离子精细结构能级的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和速率系数,计算过程中对有效核电荷的计算作了修改,使其更有效地反映碰撞过程中电子的关联和相对论效应。  相似文献   
9.
张文斌  丁益宏  孙家钟 《科学通报》2008,53(23):2969-2971
利用DFT方法研究了腈炔交叉置换(NACM)反应, 发现其遵循四元环机理, 即首先闭环形成一个四元环中间体, 这一中间体很容易发生键重排形成另一个四元环中间体, 并由这一中间体开环生成产物. 这两个四元环中间体的动力学不稳定, 因此在实验中很难观测到. 此外, 由于腈炔交叉置换反应的闭环过程需要很高的能量, 因而反应速度较慢. 研究结果与实验现象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