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拜克努尔发射场建于1955年,位于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力尔市西南288公里。普列谢茨克基地建于1957年,位于俄罗斯,发射次数占全世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发射场。  相似文献   
2.
陈勋 《甘肃科技》2001,17(6):15-15,16
1 前言 纤维增强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简称FRP)的应用,是当今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探索的研究方向。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FRP被广泛应用于结构物的修补和加固中。其中,碳纤维增加塑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简称CFRP)由于其高强度(2500Mpa~3550Mpa)、高弹性模量(350~440Gpa)、高性能(耐热、抗蚀)、轻重量(比重1.8g/cm3)、薄厚度(每层厚0.1~0.2mm,基本不增加结构尺寸和结构自重)在结构的修补和加固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用CFRP对结构物进行修补和加固,国外已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施工工…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细菌来源、细菌溶液体积分数以及黏结剂质量分数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开展充填材料制备实验,考察实验过程中抗压强度、持水量、体积收缩率等参数的变化,分析细菌来源、细菌溶液体积分数以及黏结剂质量分数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对选定的黏结剂进行细菌接种实验,研究黏结剂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黏结剂对细菌群落无明显影响;各因素对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程度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依次为黏结剂质量分数、细菌溶液体积分数和细菌来源;当细菌溶液体积分数为100%、黏结剂质量分数为30%、细菌来源为A时,充填材料的体积收缩率、塌落度以及抗压强度分别为4.09%,18.94 cm以及5.19 MPa,在此条件下,充填材料性能最佳;添加细菌溶液可使Fe2+快速转化为Fe3+,Fe3+浓度增大,促进Fe3+水解形成沉淀物质,减少充填材料内部裂纹数量,提高充填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AFLP标记片段测序方法比较费时,成本也较高.设计一个包括EcoRI接头引物和5′端加36个额外核苷酸的长引物AF2SC,用该引物再扩增时可AFLP片段末端增加36个碱基.再利用这36个碱基的末端序列进行测序,只需一次反应就能获得AFLP标记片段的全序列.该方法缩短了AFLP片段测序所需时间,也降低了实验成本.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介绍了SVG的工作原理,应用SIMULINK仿真技术对滞环控制和三角波比较控制策略在检测法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浸矿是提取低品位,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中有价元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浸取福建某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依次开展浸矿菌富集培养实验、驯化转代实验和不同粒径配比下柱浸试验,获得了不同阶段的细菌浓度、pH值、铜浸出率等演变规律;并结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实现了柱内矿堆塌落、截面孔隙演化和浸矿机理研究.研究表明:细菌浓度和pH值均呈现缓慢增加后趋降低的趋势,浸柱中细菌增殖较慢,浸矿480 h后,细菌浓度仅为每毫升5×107个.浸矿过程中,细颗粒趋于向柱底迁移,矿堆出现塌落;柱顶孔隙率变大,增幅为6.65%,柱底孔隙率变小,降幅为8.29%;塌落程度与细粒含量成正比,最小塌落为1.7 mm,最大塌落为6.15 mm.入堆矿石粒径极大影响着柱浸体系的浸出效果.实验中柱浸B组(粒径r<1 mm占28.41%)浸矿效果最佳,浸矿480 h后铜浸出率达47.23%.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碱性氧化铜矿产氨菌浸出特性,分析了产氨菌浸矿过程对矿石的作用.将云南某矿的碱性氧化铜矿置于含菌培养液、去菌培养液和氨水等5种浸矿溶液中,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摇瓶浸矿实验,剖析溶液中各可能的浸矿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产氨菌产氨能力较强,尿素培养液中氨质量浓度最大达8.93 g·L-1;产氨量与细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细菌含量越高,产氨量越大;产氨菌主要通过产氨间接浸矿,此外产氨菌和其代谢产物都能直接作用于矿石,浸矿能力细菌产氨>细菌>细菌代谢产物,三者比值约为12:5:4.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外加直流电场对堆浸过程溶质迁移规律的影响,利用标记物穿透曲线法,以Na+为示踪剂,进行尾矿堆浸体系溶质运移管柱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电场作用加快了浸出体系被溶质穿透的进程;施加电场后浸柱各高度尾矿样中的Na+质量浓度明显增大,同时,尾矿样中Na+质量浓度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浸柱高度方向上,Na+质量浓度随深...  相似文献   
9.
智能自主体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具有一定自主推理、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自主体以及由其组成的多智能主体系统用来模拟、优化、实施、控制企业供应链的运行,已经成为研究和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总结了智能自主体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三个主要方向,提出了实现基于智能自主体的供应链管理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物浸出回收低品位硫化铜矿中的铜金属具有操作简单、低能耗、节约经济等优点,低品位硫化铜矿生物浸出效率低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为了促进生物浸出效率,研究了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对低品位硫化铜矿石生物浸出、铜浸出率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有助于低品位硫化铜矿的生物浸出,这主要是通过减少Fe3+水解形成的钝化层来实现的。浸矿过程中添加5 g·L1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后,铜浸出率提高到了78.35%,细菌浓度提高到了每毫升9.56 107个。同时,通过16S rDNA分析可知,添加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可以影响微生物群落。添加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后,各个实验样本间差异变大,最大值达到0.375。在生物浸矿实验过程中,添加5 g·L1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残渣的实验样本中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