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渗吸采油过程里,致密油储层微纳米孔隙中流体的吸附散和运移行为难以通过常规实验手段来描述。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渗吸过程中原油从孔道置换的现象和致密油自身的赋存状态,并分析分子间的作用机制。模拟结果表明,原油的自身扩散能力和压裂液剥离能力是导致原油被置换出孔道的两种现象“析出”和“剥离”的原因。烷烃自扩散能力导致“析出”少量的游离态原油会在升温的影响下产生微弱增加,而由于压裂液对原油的配位数接近于1说明油水两相混相,大量的原油成油带状被“剥离”出孔道,剩下孔道内吸附态的原油随着温度的提升逐渐减少,并且从范德华力的角度解释原油对岩石表面的吸附是从远离压裂液一端率先发生。此外也揭示了压裂液中内部组分和岩石表面的羟基结合生成氢键和隔绝分子层使原油剥离的机理。此研究结果全面深刻的从分子尺度探究了压裂液/致密烷/纳米级孔道体系下渗吸驱油机理,对致密油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非正则反馈线性化对非完整链式系统进行反馈镇定。构造一种不连续非线性变换, 将非完整链式系统转换成线性系统, 以便使用线性系统理论进行控制律设计。针对高维非完整链式系统, 显式构造出一个方便易用的不变集和切换规则。所获得的不连续控制律保证了闭环系统的指数收敛速度和控制输入的有界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气田"低孔、低渗"的特点决定了其单井产量低、井距小、井网密,而其地处沙漠,生态环境脆弱,更适宜采用丛式井组开发。但从式井施工周期长、钻井成本高等因素影响了从式井组的推广应用。为实现苏里气田低成本开发的战略目标,提高丛式井钻井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苏里格丛式井钻井过程存在的难题,通过井组数优化、井身剖面设计、PDC钻头的优选以及钻具组合的优化等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苏里格气田丛式井组快速钻井的的技术方案,在现场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容错H∞控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容错H∞控制问题.当系统既有状态滞后,又有控制输入滞后,而且状态和控制输入的不确定项均满足匹配条件时,运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提出了一种针对不确定系统的鲁棒容错反馈控制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的闭环系统,不仅在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具有完整性,而且对于系统的参数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以设计实例及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固井质量影响因素复杂性和相互关联的特点,提出一种灰色-正交尺度小波网络预测固井质量新方法.该方法以影响固井质量的9项影响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参数,将固井质量定量化作为模型的输出.对胜利油田某一区块的20口油井固井质量进行评价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为2.66%.新的预测方法解决了影响因素的关联问题,同时提高了固井质量的预测精度,为油田新井的固井施工参数设计和施工方案调整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万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2525-2527,2545
本文以孔隙-裂缝双重孔隙介质为研究对象,建立孔隙度与岩体应变数学模型和温度场诱导应力模型。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建立注水开采过程温度-流体-岩石骨架的应力分布模型。考虑注水压力和注水温度场应力导致的岩体孔隙-裂隙的变形、成核和增长,采用应变孔隙度定义损伤变量,建立了以Gurson-Tvergaard-Needleman圆柱体胞模型为塑性屈服函数的双重孔隙介质饱和热流固损伤本构模型。以某1口生产井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得到:温度场诱导应力、注水压力诱导应力和岩石应力分布规律;应力与损伤变量、应变孔隙度演化规律。新模型对油田注水开采过程中储层孔隙和裂缝的变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分岔和混沌理论对岩体水力压裂过程微裂缝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定义了反应岩体细观结构与微裂缝混沌演化的张量型损伤变量,构造了适用于含天然裂缝岩体微裂缝局部化分岔混沌演化的Logistic标准模型,计算了微裂缝混沌演化分岔角度、分岔数目与不同裂缝形态的分岔开度。选取某油田的实际研究区块,理论计算与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准确,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8.
微间隙封堵液封堵机理及其上升高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将机械密封理论运用于气井微间隙封堵液封堵机理研究中,解释了微间隙内封堵液成堵机理,建立一界面微间隙封堵液的封堵物理模型,得到封堵液上升高度计算公式.对不同微间隙宽度与压力下封堵液上升高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封堵液的封堵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当微间隙宽度小于12 μm时,封堵液的封堵效果较好.研究内容不仅丰富了气井微间隙封堵液封堵机理的研究,也为从根本上解决环空气窜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水力压裂后,当微裂缝闭合时初始损伤带的诱导应力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为确定初次压裂后应力分布规律,将围岩区域分为破坏区、损伤区和弹性区,建立了基于损伤理论的人工裂缝诱导应力模型,选择吉林油田1口生产井为研究对象,计算结果表明:人工裂缝诱导应力随井筒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编制有限元程序计算重复压裂井周围注/采生产地层孔隙压力诱导应力,并结合3Dsurfer软件给出诱导应力三维分布.计算结果表明:注/采生产诱导应力沿初始裂缝方向和垂直裂缝方向均产生张应力;新方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差分法最大相对误差9.502%.该方法计算简便,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