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类型,因为台上一般会建有四壁敞开的景观性建筑——“榭”,所以人们通常也将台、榭并称为台榭。 虽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煊赫一时的台榭随它们的主人一起“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了,但在留传至今的诗文中,关于台榭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水溶液中镉(Cd)与KBH4反应生成挥发性物种,以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痕量镉(Cd)的分析研究方法,方法的检出线为0.12μg/L、线性范围0~50μg/L及回收率为85%~110%。其研究结果投入到批量品测试生产中,并用标准物质进行监控,提高了测试效率,保证了测试质量,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银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仪器测量条件、样品分析过程及准确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测量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下获得了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4.
龙岩吕凤矿区由于受变质作用影响主要为无烟煤,笔者通过对矿区内煤层煤质资料整理,系统地分析了该矿区内可采煤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指出了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但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5·12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控制水下复合材料结构受湍流壁面脉动压力激励引起的结构自噪声,利用模态展开技术和高阶剪切形变理论,结合湍流壁面脉动压力功率谱建立了水下湍流壁面脉动压力激励复合材料板的Rayleigh-Ritz模型,并推导了结构振声响应的封闭解.利用该方法探讨了复合材料板的弹性模量、密度、阻尼等材料参数,以及铺层角度和厚度等参量对水...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进行了化探测试项目中Cu、Pb、Zn、Au、Ag、W、Mo、Sn、As、Sb、Bi、Hg的测试方法研究及各测试项目所用仪器的工作条件选择,并要求Au、Ag最低检出限为0.1ppb,Cu、Pb、Zn、W、Mo、Sn、As、Sb、Bi、Hg最低检出限为0.05ppm。为此,对仪器测量条件、样品分析过程及准确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测量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下获得了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从教行为激励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是以提升综合实力为根本利益诉求的整体利益主体,高校教师则是追求其个体利益诉求最大化的个体利益主体,二者之间存在合作与冲突并存的利益博弈——委托-代理关系。文章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这种博弈关系,这对于消除高校教师“棘轮效应”,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科研质量。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养成,最终实现高校整体利益诉求和教师个体利益诉求的“双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改进的LVQ算法的中医脉象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对我国中医脉学的继承和开拓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脉象识别是中医脉诊的客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年来一直是个研究热点。有别于传统的脉象特征提取方法和识别方法是基于时域和神经网络的方法,在此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脉象特征提取算法和用于脉象识别的基于LVQ的改进算法ILVQ。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海洋环境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自然老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海水浸泡-阳光暴晒循环老化的方法来模拟海洋环境中复合材料的实际工作环境,分别评价手糊和真空成型两种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耐久性.通过对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质量变化、轴向拉伸强度和面内剪切强度的分析,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老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湖北武汉和海南三亚70d的自然循环老化,增质量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干燥试件强度大于湿态试件剩余强度,武汉试件老化剩余强度大于三亚试件剩余强度,手糊和真空成型2种工艺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老化规律和失效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