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基于拟蒙特卡洛的光线追迹方法,模拟计算采用不同曲率透镜及荧光粉层置于不同位置时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器件的光通量和光辐射功率.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反光杯顶部采用透镜封装的LED的光通量输出和荧光粉转换效率、透镜曲率、荧光粉层位置、荧光粉粒径大小等因素有关;平面荧光粉涂层处于反光杯中不同位置时,光通量之差大于50%,而光辐射功率也有明显的差别;当透镜顶部与反光杯开口的距离为反光杯开口半径的一半时,荧光粉涂层位于反光杯中间偏下约0.2mm位置,可得到较大的光通量和荧光粉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2003年3月~2008年5月1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愈率,复张、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皮下气肿,疼痛,管周感染等并发症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组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少。结论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有较多优越性,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诊治的30例煤工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以缓慢起病者居多(60.0%),气胸症状及体征多不典型;以开放性(或称交通性,50.0%)、闭合性(或称单纯性,36.6%)为多见,同时双侧气胸发生率高(20.0%),并发皮下气肿(33.3%)、纵隔气肿(26.2%)、呼吸性酸中毒(30.0%);确诊28例,误诊2例(误诊率6.6%);治愈26例,死亡4例(死亡率13.3%)。结论煤工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心肺功能多较差,对积极的剖胸或胸腔镜手术耐受性差;误诊率及病死率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采用连续表面力的方法,建立了模拟激光刻花的二维瞬态模型,模型考虑了热传导,对流传热和熔池表面形貌变化等因素,设计了适合连续表面力方法的热源和虚拟体积力,建立了物理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和多层网格方法求解,得出了激光刻花过程中材料内部的等温线,熔池内的等压线和速度分布。  相似文献   
5.
比较多种光源色域面积指标,研究3种常用的光源色域面积指标的关系.选取48个光源,用其光谱进行数值计算,计算其全色域指数(GAI)、光色品质色域面积(CQS_QG)指标和IES-TM-30-15相对色域面积(RG),并分析这3个色域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QG值与RG值的相关性最高,GAI值与QG值,RG值的相关性都不高;光源色域面积计算中,采用的颜色样本,颜色空间和参考光源对计算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激光刻花表面形貌的数值模拟及实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研究激光刻花轧辊表面形貌的三维模型 .该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熔池中的热传导、对流以及熔池表面变化进行了模拟 .模拟的表面形貌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了两相介质等效折射率的Lichtennecher方法和模系统模拟方法对聚苯乙烯PS(polystyrene)、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polymethyl-methacylate)和纳米孔隙三相介质构成的聚合物薄膜的等效折射率和孔隙率关系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纳米孔隙聚合物薄膜的等效折射率模型,并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模拟光在这种纳米孔隙聚合物薄膜中的传输过程,计算出了不同孔隙率的薄膜所对应的等效折射率.FDTD算法模拟的结果及数学模型曲线均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8.
9.
建立了一种研究激光刻花轧辊表面形貌的三维模型,该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熔池中的热传导,对流以及熔池表面变化进行了模拟、模拟的表面形貌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较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对2006年3月31日发生在吉林省前郭-乾安县之间的Ms4.8级地震后所诱发的一次3.7级余震之前产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微破裂事件,采用时序列分布、空间分布、谱分析以及震源力学性质等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给出了本地区余震前出现的微破裂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地震后的余震预报提供了一种短临异常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