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0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397篇
系统科学   186篇
丛书文集   323篇
教育与普及   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9篇
现状及发展   78篇
综合类   8829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5年   2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379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448篇
  2002年   392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取超前爱丁顿坐标,采用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动态黑洞的瞬时辐出度.结果表明,动态黑洞的瞬时辐出度不仅与假定黑洞处于热力学平衡时的辐出度有关,还与黑洞的事件视界速度、事件视界温度、事件视界附近的熵密度及黑洞的吸收和辐射系数有关.对于球对称动态黑洞,任一时刻黑洞的瞬时辐出度总是正比于黑洞事件视界温度的四次方.  相似文献   
2.
研究Raudau IIA 方法用于求解比例延迟微分方程时的渐近稳定性。近年来比例延迟微分方程数值解的性质已被数位数学家所研究,他们使用的步长都是定步长,一般情况下将推导出较难分析的递推关系,在本文中出于理论和计算两方面的原因,我们研究强制变步长计算方案,这种解法得到不变阶差分方程。我们证明了Raudau IIA 方法是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中立型延迟微分方程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Rα,β类非线性中立型延迟微分方程给出了稳定及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对于Runge-Kutta方法应用于上述问题得到的数值方法,获得了其稳定及渐近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保单调的时间离散方法求解具有非连续解的双曲型守恒律是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算法,空间离散化双曲型守恒律可得到相应的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研究了单支方法求解上述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非线性稳定性质,分析了单支方法的保单调性。将单支方法写为一般线性方法的形式,在步长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获得了单支方法保单调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用Runge-Kutta方法求解分段连续型延迟Logistic方程的稳定性,分析了直接运用Runge-Kutta方法会产生伪解,从而建立了不产生伪解的Runge-Kutta方法,讨论了该方法的收敛阶,证明了该方法是局部和全局渐近稳定的.数值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詹跃东  刘红玲  骆瑛 《系统仿真学报》2000,12(3):245-247,251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的极小值原理和参数优化理论 ,叙述了具有常数时滞的多变量时变系统的最优控制算法 ,基于该算法 ,提出了这类系统的数模混合仿真方法和实践方法。混合结果表明 :提出的算法是收敛的 ,且收敛速度优于全数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7.
During the last 13 years, a dialogue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e Critical Systems literature on the subject of choice betwen methods. However, in the late 1980s and early 1990s, researchers went in two separate directions. One direction involved an exploration of the “creative design of methods.” This is when the problem situation is understood in terms of a series of systemically interrelated research questions, each of which might need to be addressed using a different method, or part of a method. A synthesis is generated that allows each individual research question to be addressed as part of a whole system of questions. The other research direction involved the development of “Total Systems Intervention” (TSI), a meta-methodology that, amongst other things, encourages the cre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problem situation prior to the choice of methods. One of the latest innovations in TSI is a theory of the “oblique” use of methods. This is the use of method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those they were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However, it is argued here that all the case studies that have been subject to an “oblique” interpretation can be better explained if they are seen as examples of the creative design of methods. We can therefore bring together the two strands of research that have hitherto been pursued separately in the Critical Systems literat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SI can be enhanced by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reative design of methods because the latter allows us to explain the purposive, flexible, and responsive way in which TSI is most successfully used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8.
高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适应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带有外部扰动和参数摄动的不确定高阶非线性系统,利用积分行为补偿系统的各种未知因素,设计适应性非线性控制器(ANLC),并提出了全面的控制器适应性评价方法。首先结合典型信号扰动试验和模型参数摄动试验,检验系统的抗扰性和鲁棒稳定性;然后引入神经网络和Taylor级数展开理论构造非线性函数,改变高阶非线性系统的模型结构,利用Monte-Carlo随机试验方法,进行模型摄动的性能鲁棒性分析;并与精确反馈线性化(EFL)方法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表明,适应性非线性控制器(ANLC)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是解决不确定高阶非线性系统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consists of a Poisson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nd of two nonlinear parabolic equations for the electron density and hole density.The electric potential equation is discretiz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The electron and hole density equations are treated by implicit-explicit multistep finite element methods.The optimal L^2-norm error estimates are derived.  相似文献   
10.
层次分析中判断矩阵排序的新方法——广义最小平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判断矩阵排序的一类新方法——广义最小平方法(GLSM),并研究了其优良性质,同时给出了其收敛性迭代算法和仿真实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应用GLSM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