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68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18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64篇 |
教育与普及 | 19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7篇 |
现状及发展 | 63篇 |
综合类 | 42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198篇 |
2011年 | 172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220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70篇 |
2004年 | 151篇 |
2003年 | 159篇 |
2002年 | 153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67篇 |
1999年 | 123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95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77篇 |
1988年 | 49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5%Al、10%Al对Fe-25Cr合金在H2S-H2平衡混合气氛中700~900℃下高温硫化腐蚀行为。发现加Al能显著降低Fe-25Cr合金的硫化速度并改变其硫化层的形貌、成分及结构。加Al合金的硫化动力学在孕育期后遵从抛物线规律。综合反应动力学、硫化层结构和成分分析。提出了Fe-Cr-Al合金的硫化机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改善镁合金机械性能,通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溶质原子(钇和锌)对Mg-Y-Zn合金层错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钇和锌原子主要偏析在体系的层错层和层错邻层,并且由于溶质偏析造成了合金层错能显著降低.电子结构的研究表明:在镁和钇以及钇和锌之间形成的强烈的共价键是造成合金层错能显著降低的原因.目... 相似文献
3.
对电热合金Cr20Ni80进行连续闪光对焊研究,讨论其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接头硬度.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工艺参数条件下,焊缝结合良好,接头平均抗拉强度达到555 MPa,延伸率为18.7%,断面收缩率为20.8%;接头结合致密,无明显焊接缺陷;在焊缝处硬度最低,两侧的热影响区硬度明显增大,与母材相比没有出现软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稀土添加剂在导电铜中的作用,发现稀土元素改变了夹杂物的形态,细化了晶粒(但Nd例外),提高了导电铜的机械性能;适量的稀土添加剂改变了导电铜中杂质存在的形态,净化了基体和晶界,改善了导电铜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橡塑合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精密开炼机将废轮胎胶粉和废塑料制备成橡塑合金,对基质沥青及混合料进行改性,采用正交试验确定AC-13型、SMA-13型橡塑合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参数,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小梁弯曲试验,对橡塑合金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AC-13型橡塑合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参数分别为油石比4.8%、拌和温度180℃、击实温度165℃;SMA-13型橡塑合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成型参数分别为油石比6.1%、拌和温度185℃、击实温度170℃,与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橡塑合金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更好,但低温抗裂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控压铸铝合金(A380)中Zn的含量,研究Zn含量对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7.5%, 19.5%, 21.5%.通过对室温下工程应力-应变曲线、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硬化率曲线的分析,发现超过屈服点后,真实应力显著大于名义应力,这是由于计算时进行了材料体积守恒的假设.采用应变硬化率来表征材料的均匀塑性变形能力.结果表明:随着Zn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和塑性均有所提升,其中,试样的抗拉强度从压铸铝合金(A380)的240 MPa提升至Al Zn Si Cu合金的320 MPa,提升幅度为33%.结合微观组织分析可知:Zn元素主要固溶于Al基体中,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自从在CoFeSiB非晶丝(带)及FeCuNbSiB的纳米晶丝(薄膜)材料中发现巨磁致阻抗效应以来,GMI效应在实际运用中有广阔的前景,而且在理论上探讨GMI的起因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受到普遍的关注。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具有高的磁导率,在一定频率的交流驱动电流作用下,外加直流磁场阻碍了交流电流所感生的磁通量的变化,从而降低磁导率,提高趋肤深度,降低了交流阻抗,引起效应。及非晶薄带在不同的温度下热处理可以形成纳米级软磁合金,降低各向异性常数和磁致伸缩系数,提高磁导率,有利于GMI效应的出现。本文对以上三类材料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热处理,研究GMI效应随外加磁场及驱动电流频率(f)的变化关系,并探讨GMI的来源。定义。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了退火处理引起结构上的变化对Fe63.5Cr10Cu1Nb13.5B9非晶合金磁阻抗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测量的频段(0.2-10MHz)内巨磁阻抗效应可归因于偏置场引起的环向磁化率的改变,良好的软磁性是获得大的磁阻抗效应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