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基于2014—2019年101家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前后的面板数据,用PSM-DID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银行对精准扶贫项目投放力度的发展现状及困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战略定位的商业银行,因\"行\"制宜对事业部进行发展规划,大中型银行事业部通过扩大小微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提升精准扶贫效果,城商行普惠事业部的精准扶贫效果不显著,应注重银行风险管理和不良贷款率等经营指标,通过与大中型银行的\"互补型\"竞争,缓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和城乡贫困人口脱贫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8—2017年我国30个地区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并在进一步分析中探讨了地区异质性与普惠金融水平的门槛效应等问题。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各省农村的收入、健康、教育、权利贫困减缓和总体多维相对贫困减缓均起到了显著的积极作用;普惠金融的多维相对贫困减缓效应存在地区间异质性,对中部地区贫困减缓作用最大;随着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普惠金融发展对多维相对贫困减缓存在边际递减效应。总体来说,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值得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构建三期平衡面板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防止返贫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贫困脆弱性,具有较好的防止返贫效果。就渠道效应而言,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农户多维贫困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强。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农户和东中部地区居民的贫困脆弱性缓解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