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5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武纪大爆发是地球动物门类爆发性出现和地球生态系统演化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自此,地球海洋生态系统从前寒武纪菌藻类支撑的2极食物链生态系统转变为动物消费驱动的3极食物链生态系统,成为地球隐生宙和显生宙的分水岭,是研究和探索显生宙地球宜居性演化的关键。寒武纪大爆发以地球海洋突然大量、快速出现的两侧动物和矿化壳体为标志。这些帽状、管状的壳体化石,除了少量蜕皮类,大多数属于不明亲缘关系的冠轮动物。因此,寒武纪早期冠轮动物的起源与谱系演化是古生物学乃至现代生物学颇具争议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腕足动物是地质历史上化石保存最为丰富、地史延限最长的冠轮动物重要分支类群,是寒武纪演化动物群的核心代表,其研究对于了解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和地球生物宏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腕足动物起源存在多种假说,主要包括帚虫状祖先起源、蛤氏虫起源、托莫特壳起源和胶结质椎管状触手冠动物起源等假说。该文以寒武纪腕足动物起源为主线,以化石系统实证或证伪国内外腕足动物起源假说为目的,全面总结了寒武纪腕足动物化石生物学的重要发现和认识,探讨了地球已知最早的内肛动物、笼头虫和分节的威瓦西虫,以及胶结质椎管状腕足动物玉玕囊形贝发现对揭示寒武纪腕足动物起源和冠轮动物多样性及其谱系演化的重要意义。然而,寒武纪大爆发与腕足动物起源的诸多研究问题远未解决,因此在后续研究中,结合多种埋藏相(包括特异型化石库和碳酸盐岩赋存的壳体化石),对于多门类冠轮动物化石开展综合解剖学和壳体显微结构对比研究,尤其是动物壳体矿化类型和显微结构的精细研究,是解决腕足动物乃至冠轮动物超门起源与演化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市售10个厂家逍遥丸(水丸)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GC)进行了分析,建立了GC指纹图谱,并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对其GC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分层聚类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提取11h,固液比为1:15,浸泡时间10h,选用正十八烷作为内标参照物较适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逍遥丸色谱中共有峰面积存在差异,制药过程中的规范和标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生命活动加速地球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的循环,从而成为驱动地球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动力。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演化阶段,综合全球重大地质事件和寒武纪大爆发动物界成型,本文提出地球生态系统可分为原始进化生态系统、初级进化生态系统和现代进化生态系统三大演化阶段。原始进化生态系统以陆核形成、成熟,早期超大陆聚合、裂解和潘基亚大陆形成早期阶段之前等不稳定大陆演化为地质背景,生物类群主要以蓝藻(又称蓝细菌)和真核藻类为生产者,以细菌微生物为分解者的2极食物链结构,生活底质仅以海洋底质(岩石)和沉积物为界面,在原始海洋中仅以海水、海底为介质的2相(液相和固相)生态环境,时间包括太古宙和元古宙的大部分地史时间,代表着以菌藻类初级生产者诱导的生态系统形成和演化,反映了生物圈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始阶段。初级进化生态系统以冈瓦纳大陆聚合为地质背景,现代板块构造建立、全球板块联动,大陆风化加强,时间上包括埃迪卡拉纪末到早古生代的加里东运动时期。通过寒武纪大爆发,地球首次诞生了动物,代表着宏体消费者出现,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完整3极食物链结构形成,地球进入了以动物消费需求牵引的生态系统循环。消费者以海洋无脊椎动物为主,出现底栖、游移、浮游和游泳等现代海洋群落生态类型,期间礁体动物出现,生物礁繁盛,包壳、刻蚀(污损)生物开始大量增殖,由于生物的相互作用导致海底岩石生物风化急速加快,生物圈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在海洋中迅速加强,代表地球现代复杂海洋生态系统初步形成。现代进化生态系统以潘基亚大陆聚散和古新特提斯构造域形成演化为地质背景,初级生产者发生重大改变、陆地植物出现,动植物登陆,陆地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发展和繁盛。海陆高级消费者不断出现、演替,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3极食物链结构稳定循环,系统能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不同时期部分动物已跨越陆地和海洋两个生态系统进行繁衍生息,陆地生产者与分解者通过河流交相辉映、周而复始、循环不断。高山、河流和海洋生物生态分层分带明显,不同动物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不同界面(液相、气相和固相)穿梭,不同介质(海水、陆地和空气)交流互动。脊椎动物鱼类登陆从而导致四足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后续发生,不同地史时期不同类型的脊椎动物呈现“登陆下海”生态奇观,生态群落和营养结构复杂多变,生态类型繁多,时间横跨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直至现在,代表海陆交互的复杂地球现代进化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演替和繁盛。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以生物为纽带,物质交流和能量流动速度加快,成为现代地球生态系统的最大特征。因此,前寒武纪诞生了原始生命并衍生了现代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菌藻类),地球进入初级生产者维持的原始进化生态系统;寒武纪大爆发诞生了地球动物消费者,历时4千万年地球动物界成型、建立了现代动物系统框架,之后5亿年再无新的动物门类出现,现代海洋生态系统格局形成,地球开启了动物需求驱动的初级进化生态系统;晚志留世和早泥盆世后陆地生态系统诞生,历时3亿年植物界成型,地球原始生产力不断革新,动植物海陆交互,现代生态系统形成,不断修复并完善。对比研究动物消费驱动的地球初级进化生态系统和高级生产者植物引导的现代进化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对理解地球的宜居性演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寒武纪大爆发不仅仅是地球多门类后生动物的系统性快速辐射事件,而且是地球动物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动物消费驱动的生态革命事件。自此,地球生态系统自前寒武纪菌藻类支持的两极食物链生态系统向以动物消费驱动的三极食物链生态系统转变。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了基于生命物质的组织层次(organismal hierarchical level)及其地质背景,并将地球早期生命宏演化划分为分子水平进化、细胞水平进化和组织水平进化三大阶段,分别导致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多细胞化的动物界(Metazoa)三大生物界的起源。据此,认为寒武纪大爆发的实质是真核细胞群“组织化”的必然结果,重点论述了寒武纪动物大爆发组织拼图新假说(Lego Blocks of Tissues Hypothesis)。埃迪卡拉纪末期地球磁场减弱、辐射增强、海水氧化程度增高为动物组织演化提供了环境背景。同时,动物组织的起源为动物器官系统的分化和躯体构型的辐射演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加速了多门类、高阶元动物门类的爆发性出现和快速辐射。  相似文献   
5.
梁悦 《当代地方科技》2009,(11):146-147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晚年的思想一直是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晚年时期马斯洛在高峰体验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原体验的概念。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比文献的方法,试将高原体验做出一个综合的论述,并与一些相近概念——高峰体验、沉静的宗教体验、禅宗进行比较,对马斯洛后期心理学作出一定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酒店岗位群包括营销与公关、前厅客房、餐饮、拓展、行政管理岗位5个模块.岗位群是专业设置的根据,专业建设必须以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并且被市场认可的人才作为目标导向.为了能够向酒店业输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酒店管理专业应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制定以"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焦石坝地区曾遭受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导致其先后经历不同沉积环境.综合分析岩性、生物化石等相标志及电测曲线特征,焦石坝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下部含气泥页岩段可细分为暗色富有机质泥页岩、暗色富硅质富有机质泥页岩、暗色富有机质砂泥质泥页岩和暗色富有机质灰云质泥页岩,多富含笔石化石.将焦页1井89m段主泥页岩层段自下而上划分出深水硅泥质陆棚、深水泥质陆棚、深水砂泥质陆棚、深水混积陆棚四类沉积微相.同时,从利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的角度对研究区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8.
梁悦  李莹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77-181
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发展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整体质量和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在明确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双师型”英语教师和理解“双师”内涵的前提下,探索性地提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师发展“三阶段三维度”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发展及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保险精算监管中存在诸如监管理念较为落后,非寿险精算监管体制不健全;精算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有待加强;独立的精算行业协会缺位;精算监管的成本高而效率低下,难以实现有效监管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快完善保险精算监管法律法规制度;大力发展精算教育,提高精算人才素质;建立独立的精算行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促进非寿险行业精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法进行研究,以HPLC法对提取液中的木酚素含量进行测定,大孔吸附树脂从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亚麻木酚素,对亚麻油渣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亚麻油渣的提取方法为回流提取,其工艺参数为加入1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为2 BV/h流速上样,6 BV的30%乙醇,3 BV/h洗脱.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作为亚麻油渣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