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受到试验仪器及试验费用的限制,利用小尺寸钢筋混凝土梁模型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各种性能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小尺寸钢筋混凝土梁模型试验展开研究.首先根据实验室加载设备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模型的尺寸,之后对该混凝土模型梁进行纵向受拉钢筋及箍筋设计,最后将制作好的混凝土模型梁在实验机上进行四点受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小尺寸钢筋混凝土构件是能够发生混凝土梁的典型破坏,进而能够反映混凝土梁的各种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树在次生林生境中生长的最适林隙面积及林隙内位置,为恢复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优化抚育经营措施提供支持。【方法】以黑龙江小兴安岭红松幼树(15 a)为试验材料,采用CIRAS-2光合仪分别测定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4种林隙[大(206.1 m2)、中(116.9 m2)、小(52.4 m2)、林内(对照,12.6 m2)]内3种位置(中心区、过渡区与边缘区)生长的红松幼树光合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蒸腾速率等)、叶绿素含量和微环境因子(透光率、气温),采用带有180°鱼眼镜头的Nikon CoolPix 4500数码相机采集林隙照片并计算出各样地透光率。通过比较不同大小林隙及隙内不同位置红松幼树光合能力之间的差异,分析林隙大小及隙内不同位置对红松幼树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①红松幼树的光合能力在中、小林隙内显著提高,中、小林隙使其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在林内(对照)显著提高20.0%~60.7%,且中林隙又显著高于小林隙9.2%~15.1%,而大林隙对其无显著影响;②在各大小林隙内红松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沿林隙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均呈规律性递减(92.7%~22.5%);③在中、小林隙内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高于林内,但光补偿点却低于林内;在中林隙内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高于林内,而叶绿素含量低于林内;在各林隙内沿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降低而光补偿点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递减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红松幼树在蒙古栎林中林隙(116.9 m2)内的中心区光合能力较强。建议在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中创建适宜大小的林隙,充分利用林隙内的中心位置来加速其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3.
受到试验仪器及试验费用的限制,利用小尺寸钢筋混凝土梁模型来代替钢筋混凝土构件而进行各种性能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小尺寸钢筋混凝土梁模型制作成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实验室模具设备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模型的尺寸,然后再根据实验室的材料条件选择小尺寸钢筋混凝土采模型制作所需的钢筋及混凝土材料,最后进行混凝土模型梁的浇注及养护,并相应的混凝土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现有材料制作的小尺寸混凝土构件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