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13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266篇 |
自然研究 | 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妇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阶段。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成为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早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明显可见,并形成联会复合体。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细胞联系(桥粒)。赤点石斑鱼成熟精子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核内染色质致密,没有核泡(核空隙)。精子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2”轴丝结构。 相似文献
92.
利用组织学技术对裸体方格星虫盲肠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裸体方格星虫盲肠表面凹凸不平,间隔分布有多纤毛的扁平细胞.盲肠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发达,胞内含有2种颗粒物质,细胞游离端较膨大,微绒毛较发达;肌层薄,为平滑肌,粗肌丝直径32.5±5 nm,肌丝的排列不规则;外膜为薄的浆膜,具多纤毛的扁平细胞.可以推测,裸体方格星虫盲肠不仅具有吸收功能,而且还具有合成某些物质和推动体腔液流动的功能. 相似文献
93.
酮替酚作用下约氏疟原虫抗性株的超微结构变化与约氏敏感株相似,都表现为有髓鞘状的多层膜结构;而酮替酚和氯喹合并作用下的抗性株有明显不同于单独酮替酚和氯喹作用下的变化:大量类似粗面内质网结构的同心圆排列。 相似文献
94.
酮替酚作用下约氏疟原虫抗性株的超微结构变化与约氏敏感株相似,都表现为有髓鞘状的多层膜结构;而酮替酚和氯喹合并作用下的抗性株有明显不同于单独酮替酚和氯喹作用下的变化:大量类似粗面内质网结构的同心圆排列。 相似文献
95.
从亚显微结构观察患有由柱状屈桡杆菌引起的鳜烂鳃病的鳃、肝、肾组织和细胞的病变情况,结果表明:鳃、肝、肾组织和细胞均发生严重病变,其中鳃组织细胞发生大面积坏死;肝、肾病变相对较轻,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细胞从肿胀,变性及坏死解体,坏死的细胞少见。 相似文献
96.
葡萄耐盐细胞系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葡萄耐盐细胞系和对照系的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表明两类细胞系均由排列紧密的分生细胞团组成 .但是 ,与对照系相比 ,耐盐细胞有几个显著的超微结构变化 :液泡较大 ;质体内积累淀粉粒 ,形成杯形变形质体 ;脂滴、高尔基体和平行于胞壁堆积的内质网明显增多 ,出现包绕着高密度核糖体的环形内质网 ,细胞壁内突生长 ,表面凹凸不平 ,胞间连丝丰富 .这些结构改变可能与葡萄细胞的耐盐能力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97.
我国石蒜属六种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我国石蒜属LycorisHerb。六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其中三种植物的花粉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该属植物花粉舟形或肾形;萌发孔为远极单沟;在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外壁具网状纹饰,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外壁外层是由覆盖层和柱状层组成。根据花粉形态及其他器官特征,对本属植物的种间区别及其分类地位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8.
李辉;付时雨;刘浩;李雪云;詹怀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
利用木素磺酸盐 (LS) 与Cu2+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对纸浆纤维进行了表面修饰,并研究了表面润湿性的变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纤维表面S和Cu的含量随着LS与Cu2+ 的交替组装而增加,这说明LS和Cu2+在纤维表面的层层自组装是可行的。原子力显微镜对纤维表面的研究表明,随着层层自组装的进行,纤维表面的微细纤维逐渐被木素致密覆盖;表面木素的增加致使相图的平均相位逐渐增大,说明了表面疏水性的提高。通过测定动态接触角发现,纤维的初始接触角随着自组装层数的增加而增大,且一定时间(0.08s)内接触角的下降速率在减小。当组装5层木素后,纤维表面的初始接触角由0°提高至104.8°,0.08s 后下降至78.9°,表面由高度亲水性变为具有一定疏水性。通过控制SL自组装的层数可以有效且可控地实现纸浆纤维的疏水改性。 相似文献
99.
女贞子对大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女贞子所致大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观察发现,胞浆中的分泌颗粒、核糖体和线粒体的数量显著增加,显示女贞子能提高该细胞合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能力,为中药女贞子补益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