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917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海滩-沙丘系统耦合演变数学模型同时考虑近岸水沙和风沙过程,可以更好地预测砂质海岸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地貌形态演变,为海岸带保护修复和综合管理提供依据。从概念模型、基于水沙过程的海岸地貌演变模型、海岸风沙输移模型、水沙-风沙耦合模型4个方面概述了海滩-沙丘系统耦合演变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现有海滩-沙丘系统耦合演变数学模型可以模拟风暴作用下的海滩-沙丘侵蚀和泥沙交换、供应限制条件下的风沙输移和沙丘发育等物理过程,并初步具备多年时间尺度上的模拟能力,但在适用性、准确性和计算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提出该类模型关键物理/生物过程的考虑、计算效率的提高、空间维度的拓展和实际应用的检验等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42.
为研究鄱阳湖黏性底质淤泥固结起动规律,采用玻璃水槽测量了不同淤积历时及水深条件下黏性底质淤泥起动流速,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鄱阳湖底质淤泥起动与淤积历时和水深的经验公式,并将结果与相关文献泥沙起动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鄱阳湖黏性底质淤泥固结程度随着淤积历时的增加经历了新落淤、固结初期、加速固结、固结稳定4个阶段,起动流速与水深呈正相关关系;淤积1 d起动流速与相关文献泥沙起动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较接近,淤积历时越长,试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943.
通过对淮安市里运河底泥的采样与分析,揭示了里运河底泥中镉、砷和硫化物的沿程分布特征、垂向分布特征和横向分布特征以及这些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各测点镉的质量分数均超过淮安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中镉的质量分数,最大质量分数是背景值的15.73倍;砷和硫化物的质量分数呈沿程降低趋势,但引河路和造纸厂断面砷的平均质量分数超过了淮安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中砷的质量分数,砷的最大质量分数为土壤三级标准中砷质量分数的2.45倍;硫化物在引河路断面污染突出,明显高于其他3个断面底泥的硫化物质量分数;重金属在垂向分布上表现为中部的黑泥层质量分数最高;在污染河段的同一断面,河岸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一般比河中要高.  相似文献   
944.
我国的排海工程扩散器多设置在多泥沙的河口、海湾等浅水水域中,为了使排放污水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稀释和扩散,应尽量降低上升管高度,以充分利用宝贵的水域空间,但上升管高度的降低增另了泥沙淤埋扩散器的可能性,结合上海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白龙港排放工程的研究,利用模型相似及泥沙运动理论,对泥沙淤埋和浑水环境两种情况进行喷口射流对环境泥沙的冲淤规律试验,分析了扩散器各可行性方案在上升管高度尽可以降低后的冲淤能力,  相似文献   
945.
潜流带水流特性及氮素运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明潜流带表层沉积物对地表水体的"源汇"关系及季节性转化规律,综合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在河道和湖泊潜流带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区域潜流带内水流形态及其对氮素运移转化的影响机制、潜流带内部环境变化梯度和温度分布季节性变化对潜流带好氧-厌氧区分布范围及氮素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潜流带中氮素与地表水体的交换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并结合当前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潜流带水流特性及氮素运移转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46.
为阐明底泥表面附着生物膜在内分泌干扰物迁移转化中的作用,对生物膜在底泥吸附乙炔雌二醇(EE2)、双酚A(BPA)和壬基酚(4-NP)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PA、EE2和4-NP的有机物标准分配系数(koc)为101.78~103.02L/kg,经H_2O_2处理所得底泥中EE2的有机物标准分配系数(102.32L/kg)大于未经处理的底泥(102.19L/kg)。建立了两阶段吸附(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动力学模型(r~20.95),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吸附过程中,快速吸附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慢速吸附则决定了反应程度。底泥表面附着生物膜会阻碍污染物向底泥的传质行为,并且对底泥的吸附能力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