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917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多氯联苯残留和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GC-ECD(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对14种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在长江口及东海近岸沉积物中的残留水平进行了测定,对其分布、组分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水平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多氯联苯在表层沉积物中的...  相似文献   
882.
污染底泥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覆盖控制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染底泥修复技术,它与传统的底泥修复技术相比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更小的生态风险和更低廉的成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原位覆盖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概述,并就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83.
利用GC - MS对福建兴化湾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在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与来源.结果表明:PCBs的含量范围为:23.81~37.18 ng/g,平均值为27.85ng/g.主成分分析表明,PCBs同系物组成以3~5氯为主,占总PCBs含量的80%左右,这与中国PC...  相似文献   
884.
悬浮泥沙扩散会导致局部海域悬浮物增加,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以大风江大桥为例,基于MIKE21模型分析了大风江潮流场变化和悬浮泥沙扩散特征。结果表明,大风江以往复流为主,涨急时最大流速为0.80m/s,落急时最大流速为0.89m/s,落急流速(平均流速为0.42m/s)大于涨急流速(平均流速为0.28m/s)。大桥建设对大风江的流场影响有限,主要影响范围为桥的东北端海域。当悬浮泥沙在低潮释放时,落潮期间浓度10mg/L的包络面积(10.11km2)远大于涨潮期间的包络面积(1.10km2)。同时落潮时最远扩散距离为7.15km,涨潮时最远扩散距离为2.69km。悬浮泥沙的扩散会对周边海域的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议控制施工规模并采取防污帘等措施来减少悬浮泥沙扩散。  相似文献   
885.
感潮河流沉积物中溶解氧对硝化细菌垂向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以污染严重的珠江广州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感潮河段沉积物中的理化性质(机械组成、碳氮、溶解氧)和硝化细菌数量的垂向分布,并利用当地菌种,设计溶解氧浓度梯度培养硝化细菌,探讨溶解氧对硝化细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溶解氧在0~10 cm间由0.26 mg/L降低到0.02 mg/L,这主要与粉砂为主的机械组成和底栖动物的活动有关;沉积物中的硝化细菌主要受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室内培养与野外实验结果对照显示,沉积物中的硝化细菌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处于抑制状态,并导致氨氮的积累;在溶解氧浓度低于0.03 mg/L时氨氧化细菌的数量比亚硝酸氧化细菌高。  相似文献   
886.
Through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n Lushan for a long time, detailed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geologic stratum section of Late Quaternary in Dajiaochang. The series age data of complete stratigraphic section and full time formation since 400 kaBP we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using the dating methods with various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ancient geomagnetism, electronics spin resonance (ESR), 36C1 and lumines- cence dating, etc. Corresponding to these data, it identified the paleomagnetic polarity events including Biwa- III event (320 kaBP), Biwa- 1I event (260 kaBP), Biwa- I event (180 kaBP, scarcity due to the disturbance of the iron dish), Blake event (100 kaBP) and Laschamp event (20 kaBP, didn't grow due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surface), etc. Combined with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layer typ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sediment environment, the strati- graphic can be divided into 4 stages of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 Stage [ is the climate period of glacial epoch (200-400 kaBP); stage 11 is the climate period of interglacial epoch (100-200 kaBP); stage llI is the climate peri- od of periglacial epoch (10-100 kaBP); stage IV is the climate period ofpostglacial epoch (0-10 kaBP).  相似文献   
887.
土壤容重对红壤坡地降雨侵蚀和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坡面模拟降雨试验,在长200cm、宽30cm、坡度15°的径流小区上,雨强控制在80~85mm/h范围内,研究亚热带红壤土坡面5种不同容重(1.05、1.1、1.15、1.2、1.25g/cm3)产流形式和侵蚀产沙、产流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是亚热带红壤的主要产流形式,在总降雨量中的比例随容重的不同而不同.5种容重的地表径流比例都达97%以上,壤中流仅占产流的一小部分.但是壤中流在一定程度上对降低土壤侵蚀增加降雨入渗起到一定作用;壤中流初始产流时间、产流强度先随容重变大而减慢、减小,后随容重增大而加快、增大;容重1.15g/cm3时,总产沙量与总溅蚀量是最小的.  相似文献   
888.
为明确晚白垩世赛汉期盆地沉积期构造分区、充填过程和沉积相空间分布,本文运用岩矿鉴定、重矿物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讨论了川井坳陷赛汉组沉积物源,认为赛汉组碎屑岩具有低成熟度和近源堆积特征,重矿物成分主要以磁铁矿、石榴石为主,与蚀源区花岗岩相似;赛汉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明显Eu负异常和右倾,微量元素曲线表现...  相似文献   
889.
河道三维错层的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垂向坐标变换,结合水平有限元、垂向有限差分的分层方法建立了河道拟三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过流断面变化剧烈的河段提出了错层计算方法,弥补了同层网格垂向落差较大的分层模型缺陷.利用水流泥沙理论解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模型对海河下游河段穿河隧道施工过程中主体隧道悬浮于主流区时的水流泥沙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流速模拟结果与半理论半经验公式估算结果基本一致,为明渠流和河道中悬浮建筑物下压力流的混合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拓展了三维分层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890.
黄河调水调沙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通过水库联合调度、泥沙扰动和引水控制等手段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有利于下游河道减淤甚至冲刷.开展全程原型观测和分析研究,检验调水调沙调控指标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水库调控指标,探索调水调沙生产运用模式,为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和小浪底水库运行方式提供重要参数和依据.2002-2007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3次黄河调水调沙原型试验和4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效果显著,成果丰富,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