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4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42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1123篇
自然研究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杜鹃花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鹃花孢粉学、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杜鹃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探讨杜鹃花属孢粉学线形结构的花粉呈现的进化意义;(2)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研究不同地点的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繁育系统,分析杜鹃花繁育系统多样性的相关因子,了解传粉系统及传粉昆虫的多样性,揭示杜鹃花属的传粉者特点;(3)选取合适的基因片段,重建杜鹃花属的系统,通过系统树找出可能是杂交起源的种类,纠正经典分类学在杜鹃花属系统位置构建方面的偏差;(4)对比不同杂交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找出传粉昆虫对不同亲本和杂交个体施加选择压力的差别,明确在物种的杂交形成过程中传粉昆虫对生殖隔离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62.
我国是果树产业第一大国,具有丰富的果树品种资源。随着市场需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我国果树产业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需求亟待解决。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我国果树育种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十分必要。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分子育种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定向育种精确度高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果树育种可以改良果品品质并增强产业竞争力,是现代果树改良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国果树产业现阶段存在的品种单一、品质下降、病虫害危害增加等实际问题,从改善果实色泽、果型、大小、风味、质地、香味、功能物质等果实品质相关性状,以及提高抗干旱、低温、高温等非生物胁迫和抗病虫害等生物胁迫能力出发,综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不足以及发展建议,认为我国果树分子育种应该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用途需求为基础,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品种;以优质绿色安全为发展方向,培育抗性好、适合省力化栽培的品种;要充分利用果树全基因组丰富的遗传信息资源,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功能,以揭示果树生长发育、环境应答互作分子网络、代谢等分子机制,为果树定向育种奠定基础;同时应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等各种先进技术,提升育种效率,逐步缩短培育新品种的周期。  相似文献   
63.
仙婆果荔枝果大,果皮厚且鲜红,有不规则的褐斑.肉厚,肉质软滑略脆,果肉黄蜡色,平均单果重25g,含可溶性固形物19%~21%,味清甜,有独特的香味,品质优良,可食率75%以上,焦核率达50%~70%.6月下旬成熟,比怀枝早7 d成熟,比糯米糍迟5~7 d成熟.树势壮旺、开张,枝条长且粗,结果性能好,三年生树结果2~3 kg.综合各项指标仙婆果的经济效益比糯米糍、怀枝高1~2倍.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仙婆果荔枝鉴定确认为新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64.
作物耐低磷机制及耐低磷育种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植物耐低磷机制研究进展及耐低磷育种现状,从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两方面探讨了提高作物利用土壤难溶性磷效率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65.
微生物药物产生菌诱变育种方法的应用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微生物药物的原始菌株往往产量较低,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需要通过合适的诱变育种方法进行改良.详细介绍了目前较为通用的几种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同时简述了获得高产突变株的几种筛选方式.  相似文献   
66.
在荞麦皮中按不同比例加入粉碎后的玉米芯,作为食用蚯蚓养殖基料,对比在不同配比基料中大平二号蚯蚓幼蚓的体重增加量、成蚓的产茧量和蚓茧的孵化量,筛选出较为理想的养殖基料.结果表明,加入定量玉米芯后的基料比以纯荞麦皮作为基料更适合蚯蚓的生长繁殖.此外,初步确定玉米芯体积分数为40%的基料(未灭菌)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7.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趋发达,对基因资源的研究所能带来的巨额利润,引导着一场日趋激烈的基因争夺赛.大量宝贵的基因资源,流向了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地区,进而利用西方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对已开发的技术申报专利,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对基因资源所有者的权益保护和公平补偿的问题.我国以其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保留了大量宝贵的基因资源,是发达国家用以研究所努力争夺的"富矿",因此也面临着保护基因资源、制止生物剽窃的独特的紧迫性.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基因资源保护"三原则",似黑暗中的一屡曙光,赢得了一片赞赏,但在实施中也面临了一系列艰难的挑战.  相似文献   
68.
The picture of synthetic biology as a kind of engineering science has largely created the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this novel field, covering both its promises and risks. In this paper, we will argue that the actual situation is more nuanced and complex. Synthetic biology is a highly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of research located at the interface of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All of these fields provide concepts, metaphors, mathematical tools, and models, which are typically utilized by synthetic biologists by drawing analogi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fields of inquiry. We will study analogical reasoning in synthetic biology through the emergence of the functional meaning of noise, which marks an important shift in how engineering concepts are employed in this field. The notion of noise serves also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branches of synthetic biology: the basic science-oriented branch and the engineering-oriented branch,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the way they draw analogies to various other fields of study. Moreover, we show that fixing the mapping between a source domain and the target domain seems not to be the goal of analogical reasoning in actual scientific practice.  相似文献   
69.
70.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6):1267-1308
The taxonomy and biology of the Afrotropical thermophilic ant genus Ocymyrmex is reviewed and updated. A new key to workers for the 37 recognized species is presented and species-groups within the genus are delimited. Revised genus-level diagnoses for all castes are given and a check-list with known distributions of all species is included. Nine new species are described. The previously known biology of the genus is reviewed in the introduction and fresh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information on a number of species is given in the introduction and under the individual species head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