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897篇
自然研究   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朱冬琳  陈波  唐声全 《广西科学》2019,26(6):641-646
为研究北部湾在内的南海西北部海域环流结构的时空特征,本文基于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HYCOM)模式和气象强迫数据,通过三重嵌套模拟研究南海西北部环流在风力强迫下的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西北部流场受季风影响较大,冬季基本为西南向流,夏季基本为东向流,流场结构复杂,外海涡旋众多,Ekman运动特征较为明显;(2)北部湾流场呈现出较强的密度流特征,冬季基本为气旋式环流,夏季同时存在较小尺度的气旋式和反气旋式环流; 7月湾口表层的气旋式环流结构向下直接影响到海底;(3)北部湾的海表面盐度受蒸发降雨影响较大,盐度分布西低东高,这与湾口和琼州海峡入侵的南海高盐海水有关;(4)在热盐作用和季风驱动下,琼州海峡的表、底层流冬季为西向流,夏季为东向流,冬季广东沿海地区的富营养化海水可能通过琼州海峡影响广西近海海域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2.
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热潮开始降温,文化多元教育遭遇口诛笔伐。在特定的背景下,政府对支持多元文化教育的相关政策作出了调整,“209提案”和“昂茨提案”的相继出台昭示着多元文化教育面临发展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13.
美国人类学家波特夫妇遵循传统的人类学学理 ,以广东茶山调查为基础 ,展示了 2 0世纪 50至 80年代中期中国基层社会的演化历程与运作机制。通过对波特夫妇茶山调查的追踪 ,努力实现 1985年至 1997年间新资料的接续 ,参照耳闻目睹的实证材料 ,力图更为真切地感悟茶山社会的真情实貌 ,同时就波特夫妇提出的一些理论问题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美之间的一些经济摩擦有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平台。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国际战略,意识形态,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之政治因素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具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5.
美国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社区信息服务的产生、美国社区网络的建立及公共计划的实施以及美国社区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6.
因为一系列的原因,1794年初美英关系出现了危机,走到了战争的边缘。《杰伊条约》的签订阻止了战争的爆发,使美英之间达成了暂时和解。美英能够实现和解,是有主客观多方面原因的:美国对和平的追求是美国积极寻求和解的推动力,其领导人的努力成为和解的关键;而英国面临的客观形势则为和解实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7.
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国际移民方向发生逆转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该州国际移民的主要流向及其数量,对其已经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做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8.
20世纪初,随着垄断资本对政治干预的加强,美国代议制自身的弊端暴露得更加明显,时代呼唤着罢免机制的产生,罢免先后在15个州的州法令及36个州的地方政府宪章中得到批准,在实践中有过两次应用高潮,对州及地方政府影响较大,波及至今。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表明,罢免机制虽存在诸多不足,但已成为代议制政府在地方一级不可或缺的补充工具。  相似文献   
119.
This paper discusses deep crustal architecture of the Baiyun Sag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based on velocity analysis, time-depth conversion an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DSRP-2002. The profile was acquired and processed to 14 S TWT by th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 (CNOOC) in 2002. It extends across the Baiyun Sag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from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SCS to the deepwater province. As the first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this profile reveals seismic phases from basement down to upper most mantle. The Moho surface appears in the profile as an undulating layer of varying thickness of 1-3 km. It is not a single reflector interface, but a velocity gradient or interconversion layer. The crust thins stepwisely from the shelf to the continental slope and the abyssal plain (from north to south), and also thins under depocenters. The crustal thickness is only 7 km in the depocenter of the main Baiyun Sag, which corresponds to a Moho upwelling mirroring the basement topography. In the lower slope and the ocean-continental transition zone of the southernmost portion of the profile, three sub-parallel, NW-dipping strong reflectors found at depths around 10--21 km are interpreted as indications of a subducted Mesozoic oceanic crust. Crustal faults exist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boundaries of the Baiyun Sag. The intense and persistent subsidence of the Baiyun Sag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activity of the crustal faults.  相似文献   
120.
Mooring ADCP current observations from August to November are used to study the barotropic tides, baroclinic tides and near-inertial motions in the upper 450 m layer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barotropic and baroclinic tides at the mooring station are all dominated by M2, K1, O1, P1, with the barotropic amplitudes being 7.8 cm·s^-1, 7.0 cm·s^-1, 5.4 cm·s^-1 and 3.5 cm·s^-1 respectively. The amplitudes of M2, K1, O1, P1 internal tides vary greatly, which are 12--15 cm·s^-1 in the thermoclin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depth. The amplitude of the barootropic near-inertial motions is less than 1 cm·s^-1, contributing little to the barotropic currents. However, that of the baroclinic nearinertial motions can be as large as 5 cm·s^-1. The inclination of tidal ellipse tends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depth, implying upward propagation of energy, while that of the near-inertial ellipse tends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depth, implying downward propagation of ener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