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20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267篇 |
自然研究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Chaohu is located in a deep part of carbonate ramp on the Lower Yangtze Block, which belonged to the low-latitude eastern Tethyan archipelago during the Early Triassic. Fossils were very rich in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aohu. Bivalves, ammonoids, conodonts were very common throughout the Lower Triassic, while fish fossils were generally rich in some beds of the upper part. It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sections for the Early Triassic chronostratigraphy in the world. Although various fossils had been studied in the 1980s and 1990s, recent studies based upon new and more detailed collections from the Lower Triassic of Chaohu showed that the conodont zonation needs revision. We collected Lower Triassic conodont fossils from continuous sections of the West Pingdingshan, North Pingdingshan and South Majiashan, Chaohu, Anhui Province, and updated zonations were made for each section. Eight conodont zone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They are, in ascending order, Hindeodus typicalis zone, Neogondolella krystyni zone, Neospathodus kummeli zone, Neospathodus dieneri zone, Neospathodus waageni zone, Neospathodus pingdingshanensis zone, Neospathodus homeri zone, and Neospathodus anhuinensis zone.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Neospathodus waageni eowaageni of the N. w. eowaageni subzone (i.e. the base of the N. waageni zone) is suggested as the marker to define the Induan-Olenekian boundary. 相似文献
72.
香山群沉积岩浆记录及其反映的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背景的恢复和确定提供佐证。方法通过香山群地层的岩石学、沉积学、砂岩和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综合分析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结果香山群的时代划归为中晚寒武世较合适;香山群主体是一套由板岩、细、粉砂岩和砂岩组成的浊积岩系,其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和粉砂质石英砂岩,前寒武纪变沉积岩和花岗片麻岩为主要碎屑来源和物源区组成;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香山群属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斜坡环境中的沉积物,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应属大洋扩张构造环境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结论香山群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被动大陆边缘中的大陆斜坡和深海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73.
下扬子巢湖地区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地层富有机质页岩厚度、有机地化、储集物性、岩石学以及含气性特征研究较为薄弱,为查明该地区五峰组-高家边下段页岩气地质条件,利用二维地震勘探方法指导井位部署,取得了较好的钻探地质效果。钻探结果表明,在页岩气空白区,表现为强反射特征的波组即为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黑色富有机质页岩。针对强反射波组部署的皖含地1井完整揭示了五峰组-高家边组地层,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实钻深度与预测深度相差156 m,富有机质页岩厚度为43.9 m,生气条件和储层条件较好,见页岩气显示。因此,二维地震勘探为页岩气空白区的有效勘查方法,利用该方法部署的钻井证实巢湖地区五峰组-高家边组下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74.
应用压汞测试、核磁共振、物性分析及生产动态等多种资料,对吐哈盆地巴喀气田八道湾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综合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法、试气资料分析法、孔隙结构分类法和核磁共振法对八道湾组储层物性下限进行评价,确定其孔隙度下限值为4.5%,渗透率下限为(0.03~0.04)×10-3μm2。对巴喀气田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为有效储层分布的有利相带。巴喀气田有效储层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位置的高低、砂岩粒度的粗细、裂缝的发育程度三个因素共同控制:构造位置的高低对研究区的有效储层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目前钻井解释的有效储层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研究区的有效储层主要分布于粒度较粗的砂岩段中,随着砂岩粒度的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变好,物性的变好为有效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研究区裂缝较为发育,随着裂缝密度的增加,储层的有效程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75.
为解决失能人群自主移动的问题,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 BCI)已广泛应用于外骨骼领域,但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信号因信噪比低等原因导致识别率一直难以提高。为提高基于脑机接口下肢外骨骼的信号识别率,采用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upport vector machine, PSO-SVM)算法提高脑电信号识别率,取得了86.52%的脑电信号识别率。首先建立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 CSP)数学模型对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随后建立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优化脑电信号分类关键参数,将最终的实验数据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比较,最后进行算法的验证及下肢外骨骼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准确明显高于传统支持向量机分类。所提出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对脑电信号的特征识别方法可实现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 MI)的精确识别,为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外骨骼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6.
77.
文章通过常规物性分析和特殊岩心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地层的储集物性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储集物性在纵向上的变化规律,并从岩心测试的角度提出了天然气在该套储层中作有效运移的最低孔隙度和获取工业气流所必需的孔隙度下限值。 相似文献
78.
向量平衡问题解的存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KKM型引理,首先证明了一个抽象平衡问题解的存在性,作为应用,证明了两个向量平衡问题解的存在性定理,本文结果改进和推广了文献[4],[5]中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9.
对维修时间服从指数、正态、对数正态分布的情况,本文给出了评定维修性、MTTR、最大维修时间、中位维修时间的置信上(下)限方法。 相似文献
80.
南郑梁山地区下古生界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在陕西省南郑县梁山地区下古生界上奥陶统和下志留统发现大量层状放射虫硅质岩。放射虫的外壳在薄片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在0.2mm左右,含量在15%-30%之间。研究表明,梁山地区的放射虫硅质岩形成于水体较安静的深水陆棚环境中,推测当时本区处于低纬度的大陆边缘洋流上升带。 相似文献